阳明心学通析

2024-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共享知产马伟哲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根本。

何为致良知?

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学四诀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分清善恶是果,需慎独。面对自我的内心世界,能够谨慎不苟。

慎独,才能致中和。中为大本,不设立场,和为达道,站在最多数最主流的立场。修身以中,修心以和,和光同尘,求同存异,目的是发展自我。(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句话出自房玄龄的《晋书:宣帝纪论》。最早是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何谓致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何为人情事变?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性(对读书人少数人说的)。心即理,人心便是天理。

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除了人情,则无事矣!人情,就是你我他的情绪感受,正确的应对受众群体的情绪与感受,就赢得了群体的人心,事事顺利。打土豪,分田地是,天下为公也是!和光同尘,不是同流合污,而是赢得群体支持,发展自我主张。(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明事理,这样遇事就有了自己的主张。理是死的,人是活的,事变亦在人情里)

辩证分析法告诉我们,要在对立中找统一,斗争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团结是为了更好的斗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