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兄佳作不断(果园杂记,20180828)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幼兰_4a64

郑兄发来信息,要张民国中医葛文年的照片,他正着手写祖父葛道炎的事迹。

1941年,葛文年与我的二舅费一峰(字心梅)在芦墟懋隆酱园内设立仁济(意思一目了然,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诊所,那时正值抗战时期,他俩不分昼夜竭诚为分湖地区的抗日军队提供医疗服务。1942年日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芦莘厍周大扫荡,百姓受难,有不少伤员,他俩医者仁心,积极参与救治。

解放前夕,葛文年回嘉善业医。葛父留在芦墟,乡脚很多。解放后,葛医生和我的祖父,还有许太平等中医前辈一起加入芦墟联合诊所,他们文艺范十足,作诗射虎,不亦乐乎,渡过几年快乐时光。许太平、许半龙两兄弟曾游览北平,合写诗集《两京游草》,太平将亲笔签名的诗集赠送祖父及郑兄祖父、舫澜父亲等数位老中医每人一本,北厍的凌几味医生也拿到的。这是分湖杏林在解放初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我在家里一堆发黄的旧书中没有找到许太平的签字诗集,倒是意外发现了许太平的上下集手抄医书,扉页上盖着他的红印章,还有几本许半龙的书籍。南社两许跟祖父的交情颇深,牵出的故事很多。祖父在晚年经常提到他们,当时他两眼放光、神采飞扬,可说到有些事情又是欲言又止、神情落寞。长大后,开始同情与理解祖父那种人经历那段岁月的不易,今晚暂且不表。

葛氏也是以医学传家,祖籍嘉善,以前分湖地区的医生好像是嘉善与吴江两地走动的,我家杏花医馆就是这样,大本营在嘉善,由长子承袭并发扬光大了,其他子孙要么改行从商,要么另择码头摆期。

一冰兄的文采了得,古文功底扎实。最近,不多几天,就会在他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分湖旧隐”,推出一篇大作,都是写芦墟古镇的悠悠往事。通古博今的他带着我们游历了芦墟民国时期乃至更久远的年代,让我们近距离看到先贤的英雄事迹及古镇的寻常巷陌。

去年,郑兄遇到我时说,准备将芦墟的大宅门(七牛三虎)逐个写遍,今年他已经做到了,还扩大到芦墟的各个名胜古迹、知名商铺、茶园戏馆。写的真棒!

郑兄写每篇文章都是认真负责的,小到一个人名或地名都会去考证,他一有空,总会跑到古镇人民桥堍下的凉亭,因为那里常有耄耋之年的老芦墟坐着闲聊,这些老人时不时看着市河两边人来人往的风景,发呆着,可能沉浸在过去的某件个事件中。

跟着郑兄去芦墟古镇寻幽探古,真的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那是不错的心灵之旅。

芦墟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当时也是响当当的吴江七大镇之一,可今天怎么沦落成街道了?!只能一声叹息!

还好有张老先生、郑兄等热爱这片故土的有识之士在为芦墟出力,书写她曾经的魅力,为家乡文化遗存奔走呼吁。

期待郑兄新作~又一个杏林故事即将出笼。先睹为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