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三大发展型任务群之一,是对语文学习与工作生活关联的自觉回应,直指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之所以强调阅读与交流的适用性,是因为当前语言文字的运用,渗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目的在于让语文学习满足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的交流需要;其价值取向在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
结合语文课程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梳理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三个发展转向:
(1)学习内容:从割裂走向整合
历数2001年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渗透“语文与生活”的理念是割裂的状态。直到2022年版《新课标》的颁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现了“生活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
(2)文本类型:从狭窄走向开放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新课标》突破传统文章学的范畴,从语言功能出发,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取代了“实用文”“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等表述,文本类型更为丰富,比如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辞等文体。
(3)学习方式:从静态走向动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改变了传统实用文阅读教学重视静态知识、忽略方法,重分析、忽略交际目的、情境等,主张将语文实践置于真实性生活情境中设计,以积极的语用安排阅读、调查、写作等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
①以读懂任务群的语用意蕴为起点。即立足积极语用,实现深度语用,达成全面语用。
②以做事为路径。即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
③以实用为旨归。即满足“日常社会生活需求。”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1)文本类型。包括叙述性文本,包括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优秀文本;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应用文;跨媒介文本。
(2)文化类型。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等。
(3)任务类型。包括我爱我家、我爱上学等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