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财经·投资·理财

读书笔记——投资心理学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66人  廖少少

投资心理学

目录

第1章 心理学与金融
第2章 过度自信
第3章 自豪与懊悔
第4章 风险感知
第5章 决策框架
第6章 心理账户
第7章 构建投资组合
第8章 代表性与熟悉程度
第9章 社交互动与投资
第10章 情绪与投资决策
第11章 自我控制与决策
第12章 次贷危机的心理学

第1章 心理学与金融


第2章 过度自信

周转率: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在一年时间内发生变化的百分比,比如50%周转率意味着那位投资者在一年内出售了投资组合中一半的股票,然后购进了新股票

投资组合波动性衡量的是投资组合的涨跌程度,高波动性投资组合的价格波动较大,也说明投资组合单一

beta系数是一个变量,常用于投资行业中衡量证券的风险程度,测量了投资组合随市场变动的情况,beta为1说明投资组合紧跟市场,较高的beta系数预示该证券风险较大,比股市整体的波动更大


第3章 自豪与懊悔

两个推论:

  • 卖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比率
  • 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长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

第4章 风险感知


第5章 决策框架

框架效应与投资

框架效应与思维模式

投资决策的框架效应


第6章 心理账户


第7章 构建投资组合


第8章 代表性与熟悉程度

代表性

熟悉程度

风险溢价

对于风险资产,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从而对不确定性作出补偿,这种超出无风险收益率之上的必要收益率补偿,就是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又叫风险报酬,风险报酬是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的额外报酬。风险资产的报酬=无风险报酬+风险溢价。

熟悉带来的投资问题


第9章 社交互动与投资

投资谈话

社交环境

投资俱乐部

媒体

速度并非制胜关键:看过新闻报道后瞬间作出决策,这不是投资,而使交易,交易就像赌博,它引发的是投资者强烈的情绪化反应,对速度的追求放大了心理偏差

从众效应

聚焦短线投资


第10章 情绪与投资决策


第11章 自我控制与决策

控制自我

战胜心理偏差

  1. 了解心理偏差

    • 这是前文的主要目的,介绍了各种心理偏差
  2. 明白自己为何投资

    • 设定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3. 关注投资原因可以使你立足于长期,总揽全局,时时监督进展,明确你的行为与目标是否一致

    • 制定量化投资标准

    • 量化投资标准可以使你做投资决策时避免受情感、小道消息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

    • 分散投资

    • 购买多种类型的股票实施分散投资策略,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股票

    • 持有尽量少的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因为你已经投入了劳动资本,不要再投入金钱资本了

    • 投资组合中包括债券

  4. 控制投资环境

    • 每月只查看一次股票,而不是每小时都看,这样可以避免心理偏差:蛇妖效应、追求自豪避免懊悔的效应、赌资效应

    • 每月的同一天交易一次,这会帮你消除速度至上的错误观念

    • 每月检查一次投资组合,看其与你的具体目标是否一致,一定留心是否有现状偏差效应(人们倾向于保持现状)、赠与效应、代表性和熟悉性等心理偏差,确定投资组合是否足够分散

其他经验法则


第12章 次贷危机的心理学

陷入财务危机的家庭

次贷危机的心理学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