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观《瑜氏主演》有感
致敬王珮瑜老师
一位多宝鱼姐姐(王珮瑜老师的粉丝)的文章~
观瑜老板和她的戏有感
#王珮瑜[超话]#(绞尽脑汁题目想不出来,应该是杂谈,希望有识之士给开个题[汗])
粉老板的第138天(表忠心的时刻到了),小记者问我粉了老板多少天,我说三个月,果然数学还是语文老师教的,坚决不给体育老师背这锅。
如果说十月三号天蟾逸夫舞台的《捉放曹》给我拉开了京剧世界的锦绣帷幕,那么昨天8K电影版《捉放曹》观影体验又再次让我眼前一亮。从十月三号天蟾舞台的《捉放曹》、十月二十三号保利城市剧院的《击鼓骂曹》、十月二十六号艺海剧院的高清影像记录电影《搜孤救孤》再到昨天下午自然博物馆高清电影版的《捉放曹》,很荣幸见证了京剧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堪称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向我呈现京剧在当代的可能表现形式,守旧的同时又不断在传播形式上实践着创新。我只能作为一个被王老师强行带着刚入门的逗逼闷骚可能还有一丢丢文艺的当代女青年谈谈数场京剧体验不同感受,没有专业性,不具枯燥性,纯粹是京剧传播实验当中一只可能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荷兰猪。
有被小记者问到我是怎么粉上王老师的,必须再次强调是哔哩哔哩上看到了王老师和杨宗纬合唱的那首《凉凉》拉我入坑的,是声音,想起当初瑜妈问我是不是王珮瑜的粉丝,我说是,其实我更像是王珮瑜声音的粉丝,虽然这个声音并没有进入通俗流行音乐而是流入了京剧,可是在哪里又何妨,好听且有味儿,在哪都是角儿。
十月三号那次天蟾的《捉放曹》我说过老板不论从响度亮度还是气度上都可以说是全场最佳,虽然也考虑到其他演员感受所以说都好,可是摸着良心说实话,现场就是老板声音最亮也最响,响到声音不仅在她胸腔里震,连着我心肺一起震,气息运用的雄浑有力,一点不输男儿身。两个不同表现形式的《捉放曹》一对比,各有千秋。现场表演的话明显老板声音更亮更响,可是电影版就不及曹操声音响亮,不知道是不是后期配音处理的问题,所以小记者表示,就像好吃的必须要刚出炉趁热吃一样,如果你想看想听老板的戏,真切感受她的小铁肺,必须到剧场去“趁热”听,好听的必须是现演现唱现听才行。8K的高清电影体验着实惊艳到我,新生代观众强调观影感受和体验,清晰度越高体验感就越好,电影手法的运用是京剧过去几百年所没有的,过去几百年没有是因为没有这技术,现在有了用起来岂不是如虎添翼。过去戏曲表演多为抽象化,桌子椅子有时是桌椅有时候就成山和台阶了,可电影里面就能具体化。比如电影里面的一轮明月白云飘,白云就真的在明月前飘,为了营造剧情氛围而加入的乌鸦叫、虫鸣,连倒的酒都是真的白开水,给曹操的信也是陈宫真的一笔一划写出来了。这种具体化可能老一辈京剧人或者观众接受度不会太高,可能是守旧的原因,老祖宗传下来的不能变,花里胡哨的像啥样,可是新声代观众真的接受度蛮高,因为具体化感官印象会更好。
这里插一点,昨天拉朋友一起去看老板电影,问他体验如何,他提到了一个词“亲切”,问我剧里那个县“中牟县”记得不,我说不记得,好像城墙上有这么两个字,我以为是随便取的,毕竟三国离现在一千七八百年,名字也有可能换了又换,他说中牟县是他们附近的县,两衙役对话说的是他们的方言,我说这不就是所谓的“中州韵”麽,我牛批批的开始显摆我从王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丢丢小知识(你知道啥叫髯口吗?清水脸知道吗?听说过四大名旦吗?。。。已经开始了我的表演)。
《击鼓骂曹》和《搜孤救孤》可能是晚上演出的原因,我精神就不是很好了,深深觉得保利城市剧院和艺海剧院也装修装修,能装的像天蟾那样就好了[跪了]。两个都是电影,4k的《搜孤救孤》和8k《捉放曹》,前者是高清实时记录电影,总体来说可能是现场表演和正式电影之间的一个过度,有现场表演的实时性,允许有失误,一条过。怎么说,虽不及实时的鲜,没有电影的精,但可以保留实时的原汁原味儿和即兴创作,作为一种影像记录和推广也蛮不错。
总觉得从瑜迷到京剧迷的转换过程终将还是一个严峻课题,虽然的确有点转换过度不良的情况,如果再问你是追的王珮瑜还是她的京剧,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直面,我追的是她的声音,不论唱戏还是唱歌,当然唱戏为主,有些许时间腾出来唱唱歌也挺好[打call],我喜欢听王珮瑜唱(回答的滴水不漏)。
恋上王珮瑜老师的声音而喜欢上京剧的粉丝有成千上万的人了,我就是其中一个,每天在忙都会听上一小段儿,既能解烦恼又能解疲劳……
瑜氏声音百听不厌……
瑜氏主演百看不烦……
文/多宝鱼姐姐/编辑/爱上瑜氏音,2021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