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情感成长励志小文艺爱情青春

“咱不办婚礼可以吗?” “你滚。”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3人  茉比利

肖骁:女人的浪漫都源自她们的作,而一个男人对女人最好的承诺,就是陪她作。

谈到婚礼要不要办,便想起来一年前和F先生一起看过奇葩说第四季的辩论赛,其中有一期辩题便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

正反方在节目里说的都很有道理。

即便站在觉得婚礼“有必要”的正方战线,反方的话也确实打动到了我。

可打动归打动,当时看完后我还是很坚决对F说:将来等到我结婚,婚礼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办的。

虽然有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完美例子,他们只领证不办婚礼,把所谓的仪式感放在日常,照样可以把小日子过得你侬我侬。比如昨天谈到的Papi酱,比如奇葩说里自曝没办婚礼的张泉灵,罗振宇,乃至20年里没有办婚礼的黄磊夫妇。

可黄磊20年后也选择了补办一场婚礼来弥补当年的遗憾,并表态:如果未来女儿结婚没有婚礼,他也绝不会把女儿托付给那个男生。

我很理解为什么存在一部分人不想举办婚礼,排除现实经济上的问题,婚礼最大的问题就是麻烦。

筹备婚礼是一件心力交瘁的事情,需要双方协商婚期,酒店,宴请宾客,租赁婚纱,安排结婚司仪,摄影师,跟拍,跟妆,酒店布置,婚车等等一系列琐碎的内容。

和女孩子心中想象的梦幻婚礼不同,真实的婚礼是被习俗和礼数所裹挟,交织着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观念差异,婚礼的主角和参与者也极大可能在策划婚礼的过程中产生矛盾或不愉快。

特别是许多地方存在的婚俗陋习,展示在社交媒体上,容易让人以偏概全地误会:搞不好,一场倾其所有举办的婚礼,最后会被弄成了无厘头的庙会演出。

婚礼是一种对外界宣示“我们结婚了”的仪式感。

所以有人就会想,既然是仪式感,自然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呈现。

臧鸿飞认为,婚礼也可以是在旅游中进行,也可以两个人简简单单去星空下说我爱你,为什么一定要采取一样的形式,花柱,香槟,红毯,对着一帮不熟悉的亲戚说着虚假的话?

这样的观点听着很美好。

如果说结婚真的只是两个人的事情,那仪式感自然是两个人都感到舒服的决定就好。

可把婚礼办不办完全当成两个人的决定,未免也是自私了。

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

博主写:最近收到一封私信,信里姑娘说道自己不想办婚礼,只想邀请一些好朋友来吃一顿饭就好了,苦恼要如何去说服家人。

聊天记录里,博主问她:既然不想办婚礼,那为什么还要请朋友来吃饭?

她说:就是通知一下朋友们,我结婚了。

博主问:那你想过你的父母要如何通知他们的亲朋好友自己的女儿结婚了吗?

她:……

法定意义上的结婚,两个人花几块钱去民政局办个手续就好了。

而生活中的婚姻,必然始于一个婚礼流程的仪式感。

我们最容易误解的是结婚是我们自己的决定,所以办不办婚礼也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然而婚礼的参与者不仅仅只是新郎新娘两个人而已,其背后真正的主角反而是双方的父母亲和那一大家子。

我尊重那些在家人的同意下,因为自主意愿不办婚礼的夫妇。

但如果是在顶着长辈的压力和催促却执意不办婚礼,便成了对上一辈的一种不尊重。

因为,婚礼有一半的意义是办给父母看的。

婚礼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接仪式。作为父母的儿女,我们在婚礼上被爸妈亲手托付给了另一个人,那个托付的时刻也意味着我们正式脱离了大家庭,进入了自己的小家庭。未来,我们会自己照顾自己,请爸妈别再担心。

如晶说,即便你真的不愿意办婚礼,也有必要办婚礼。因为你的不愿意只会维持几个月,而等婚礼结束,对方却可以开心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蔡康永说:我们只听过夫妻闹翻了埋怨说,还不是因为当初没办婚礼,却从不会听说,都怪当初办了婚礼。

所以婚礼办了总不会遗憾,而不办产生遗憾和矛盾的几率却大了多。

记得我姐去年结婚的时候,我爸妈忙得焦头烂额,那阵子他们晚上熬夜理货,白天还要和亲家去商谈我姐婚礼的细节。

他们的累被我看在眼里,等到婚礼结束后,感觉他们才像舒出去了一口气。

我那会儿问爸妈说,搞个婚礼也太辛苦了,是不是干脆不办好?

我妈回我:累是必要的。不然我们平日里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只有看着你们幸福地出嫁了,我们才能最终安心一些下来。

所以我是绝对绝对要办婚礼的。

其一,为了父母半辈子的辛劳和心血,我也不能破坏他们对未来嫁女儿那一天的期许。

其二,和所有女生一样,我也憧憬过无数次未来婚礼的场景:教堂,神父,草坪,香槟,玫瑰,红毯,捧花,宣誓……

我也想要一场可以尽情浪漫,装逼,做作,秀恩爱的婚礼。

因为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天,我可以享受所有的灯光和祝福,成为全场最靓的女主角。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愿意陪我作一辈子的男人步入礼堂。

< End >

今日话题:

你接受结婚不办婚礼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