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永远年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我所看过的辛夷坞的第一本小说。小说虽技巧文法不成熟,但胜在真诚动人——就像玉面小飞龙本人。
同样,回过头来看看这么多年的青春怀旧片,还是这部赵薇导演的滥觞之作《致青春》更胜一筹,也是胜在有诚意有初心,而不像那些一哄而上的后来者意在吸金。
对于我来说,小说有两点是令人挠心的。
一是阮莞的爱情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所以当电影中阮莞说赵世永约她去听演唱会,那一直是他们最喜欢的乐队。我心中暗叹,终于对上号了,否则阮对她的小男友的爱情实在令人费解。此刻导演用一个改动的情节不动声色地作了诠释。在拥挤的车流中,在摇滚的音乐中,在赵世永张望的身影后,我捕捉到了乐队的名字——“Suede”(山羊皮)——紧接着“呯”地一声巨响,阮莞的世界永恒停止。
“Suede”,一支90年代的英国摇滚乐队。当阮莞奔赴她最后的爱情时,背景音乐是这支乐队的一曲《So Young》,“She can start to walk out when she wants。Because we're young,because we're gone。”如此充满个人主义疯狂追逐自我的音乐,竟然是沉静如死水般的阮莞的最爱。如此奇异却又合理地延伸了原著中的一个情节,即阮莞安慰受挫的郑微时,从床底搬出一箱藏在书本下的啤酒。
这正好说明了阮性格中压抑的向往自由羁的一面,而这也是与赵世永的共同之处,只不过性格上赵是软弱虚伪的,而她是大气绝决的。有了这个乐队的纽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赵如此不堪,而她却一再留恋,因为他们确有志趣相投之处。
性格互补,志趣相投往往是爱情中双方走到一起的内在动因。也正因此,大大咧咧随性的郑微会被冷酷有条理的陈孝正和沉稳有主见的林静所吸引,而志趣不投又注定郑、陈两人难免分手。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理想,青春曾为理想而疯狂,那么经过岁月和现实的不断修正,最终必然面目模糊,不再是最初的模样,所以没有谁的青春不会腐朽,除了阮莞。
二是郑薇和林静的美好结局过于童话。
一个女人在感情千疮百孔之后,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林静等待着她,可以给她宁静的幸福,这好像不太多见。可能多数最后会遇到吴江,过着死水般的生活。也或许遇到何奕,像韦少宜那样,为了婚姻忍受不忠与背叛。甚至像黎维娟那样,一开始就无所谓感情。所以大多数郑薇们在以后的岁月遇见陈孝正后,会藕断丝连,因为感情空虚无法决绝放下。
这些都还是好的。最最不济的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遇到过陈孝正,没有一个棋逢对手的人可以让她尽情挥洒青春的笑与泪。她的青春消磨在一些不值得的、庸俗的、甚至错误的男人身上。
图片来自网络对于赵薇导演这样一个年近不惑的称得上是女中强者的女性来说,无疑对于终将逝去的青春除了温情的缅怀,更重点的会是对青春之后的残酷现实的述说。
所以后半部才是她要说的:爱情或许早已过了终点,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女人失去了爱情,对方未必就是陈世美;女人得到了爱情,对方也未必就是梁山伯。
导演对后半部作了自己的修正:陈孝正终于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尽管是在功成名就后,于是不至于那么不堪;林静并未得到自己曾经轻率放弃的,尽管是在志在必得后,于是不至于那么完美;赵永世终究还是去赴了约定,尽管是在一再逃避现实之后,至少不再那么可鄙。郑微终于放下了爱恨情仇,不再是从彼怀抱投向此怀抱的怨女;黎维娟一出场就已直面惨淡的现实,青春结束在高中时代;朱小北尽管傲骨峥峥,却成为官僚化管理制度的牺牲品;何绿芽不再存在,暗示着纯真爱情走进美满婚姻是一大童话。总之,男生在镜头下被得以留情,女生则无一幸免毫不留情,一个个都炼成了白骨精.
尽管失之仓促,但镜头感不错,前半部有唯美的情感,为爱轰轰烈烈不顾一切;后半部有理智的真理,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及被爱。至于那些细腻的感情纠结,要想一一展现,对于一个不到两小时的电影未免求全责备。从原著来看,更适合拍成长长的电视剧,从爱自己、爱你、还是爱爱情本身,多种不同的角度慢慢地去凌迟,去虐。
爱情或许只是年轻时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曾经为了这种理想如飞蛾般扑过去,最后却发现没有火,只是一堆废柴,爱情那灿烂华美的火原来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但是不管怎样,一个女人如果在最美的岁月,遇到最爱的人,彼此全心付出过,那么后来的岁月即便将对方丢失了,那么她的一生也是值得的。
正如青春是用来追忆,爱情是用来挽歌的,没有错过的人,只有自己走错的路,可惜明白这些时,已无法重头再来,无法重新站在十七岁那个清晨,简单明净,风一般轻快。
最后借郑微之口,赵导演说:“爱一个人就要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爱草木。”欣赏却未必要拥有。如此大气独立的女性宣言,就好比我爱你,但与你无关,so ideal,so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