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成长励志

加入学生会后,我明白的三件事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蔚小然呀

时光再慢些吧,真的不想面对9月份我就成了大三老学姐了的事实……

老学姐在学校的学生会里待了两年,也是有点感悟分享给大家的。

第一件事,部长该怎么叫

之前看见网友的提问:“在学生会,我能直接叫部长的名字吗?”

我觉得,大家都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叫下名字又怎么了?

虽然他比我级别高,叫“部长”也太生硬了吧,我一般喜欢叫“XX学姐、学长”。

有人说,学生会就像是初级版的职场,还得看上级的脸色做事情。

不过,它与职场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都还是学生,部门里基本上不会牵扯到利益关系,相对于复杂的职场来说,学生会还是比较单纯的。

但不乏,其中有一些装腔作势的人存在,就好比之前一张很火的截图来说——

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会,但简直太丢脸了!抹黑了学生会的形象啊。

而说到能不能直接叫部长的名字,我觉得要分情况——

出席重大场合的时候,比如部门要开展某项集体活动,叫部长显得更正式。

在学生会里,一切的称呼都应该是因为礼貌尊重,而不是成了有些人摆架子的借口。

但是如果是私底下约着出去玩,哪怕是跟大一级的人出去玩,我觉得连“学姐,学长”的词都可以省去,大家一起出去玩,当然是开心最重要。

我就经常跟我们部门的伙伴出去玩,上次我们还一起去方特神话了,玩得非常尽兴,我们还自称自己是“西乡塘F4”。

第二件事——  选择与否

即将大一的学弟学妹问我:“学姐,我到底要不要进学生会呢?”

大二成为干事长的那一年,目睹了好多大一萌新们经过了面试,仅仅在部门待了几周的时间,然后又匆匆退部的。

招新成员进来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澎湃,过了一年后真正留下来留任的却寥寥无几,才十几个而已。

到底要不要进学生会呢?在大学里,无论我们做怎样的决定,我觉得要根据你的需求来权衡。

如果你抱着“我就进去试试水”的想法进部门,那么我想说,大学里,你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成就感。

在选择之前,不妨问自己以下问题:

你是更愿意一个人独自打拼还是找到一个团队共同进步?

你可以接受它背后的时间的成本吗?愿意牺牲一些自我时间吗?

你是真心喜欢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吗?

我在部门待了两年,无非是因为,我是真的喜欢我们部门,在这里既找到了成就感,也找到了归属感。

我们现在,太多地去宣传“悲愤的力量”“坚持的力量”“鼓励的力量”,好像喜欢变成了一个非常廉价,非常不起眼的词语。


我们往往低估了,喜欢的力量,可以有多么平凡,也可以有多么强大。

因为喜欢,所以我在部门里的每一篇文案都写得很认真,受到了学姐的表扬。

因为喜欢,所以我学习了一些从来没接触过的软件,初步了解新媒体运营的技巧,学会了如何使用秀米和一些基本的微信后台操作,为我现在独自创立一个公众号埋下了一颗种子,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进新闻部,我也不会萌生出做公众号的想法。

因为喜欢,我结识了很多部门里的有意思的朋友,每一次跟他们相处我都很开心。

因为在部门里受益良多,于是我越来越喜欢我们部门。

第三件事——

不要过于理想化,也不要过于悲观

可能大家还会有疑惑:“加入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进部门,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加入学生会之后,你会营造出一种“我看起来很忙”的假象。

你会因为部门的紧急任务而打乱了自己原本的时间规划。

你也不能因为自己是学生会的成员,就拿这个去装X。

表面上,你什么好处也捞不到。

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能获得很多。

你知道,每次学校举办重大活动的时候,你可以作为工作人员坐在前排,然后记录这场演出最精彩的时刻。

你知道,在每一次部门任务的背后,你可以拥有一次学习新技术,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你知道,在偌大的校园里,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学生会是个神奇的地方。

从一方面来说,它可以很忙碌,可以让你感到很烦很焦虑,有时候想要摆脱掉这种压力。

但同时它也可以让你找到自我,能够让你快速成长, 也能让你找到归属感的一个组织。

到了大学的校园后,我做事情很没定力,经常犹豫不决,突然有一天,我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我打开,里面是一扇通往新闻部的大门。

“不辜负自己的每一次选择。”是我在学生会里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


作者:苏西,公众号:清山见我,一个了解大学生的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