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要懂得“反思”中成长成功(励志)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生活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这么一群人:他们勤勤恳恳的背书学习,然而考试成绩总是原地踏步,不尽人意;他们任劳任怨的加班工作,然而业务能力总是踟蹰不前,难当大任;他们总是心怀梦想,并且埋头苦干,然而人生境况却总是按部就班,难有起色……
这些人终究有劳累、困顿的一天,并且发出无奈的苦诉:“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率?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为什么还是在原地踏步?”
一个又一个“低效努力、波澜不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就是两个字:反思!
著名作家海鸣威曾经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生活当中,想要获得更加高效的努力和成绩,我们不仅要抬头向前看,更要回头向后看——看一看过去的自己,看一看过去的经历,看一看过去的错误。
2014年,我走出大学校门,来到职场社会,开启了自己又一段人生旅程。刚刚工作的2年时间,我有些浑浑噩噩——每天都是定点上班、定点下班,按领导安排加班,按岗位要求工作,按工作日程行动,很少有“主动谋划”的想法,更没有“主动反思”的意念。
起初,我还很自以为是,甚至自鸣得意。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还很不错,自己成长速度并不算慢,自己具备很多独一无二的优势特长。
直到有一天,面对相同的工作任务,同事小韩完成的驾轻就熟,而我却有些磕磕绊绊,彼此之间的差距直截了当暴露在领导同事的面前。
如此,我既感到惭愧,又感到震惊。我认识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鸣得意,不结合环境去反思自我,自己只能是一只井底青蛙,被更加优秀的人物所淘汰。
按部就班的努力,三心二意的努力、浑浑噩噩的努力……这些“低效努力”很难转化成行之有效的硬实力。
如此,为了更好的工作,谋求更加长远的职业道路。从2017开始,我买来了一个笔记本,下载了一个笔记软件,开启了自己的“日记”之旅,把每天的所感所想,所作所为,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上面。比如说:
“今天,我完成了标准化管理文件的阅读,标准化的三项措施对我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的拖延症又犯了,五个项目数据,仅仅整理完成了三个……”
“今天,我好像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以后要十分注意……”
“今天,我要把XXX工作的流行简单写一写,便于以后的应用和实践……”
……
看到这些日记,很多读者恐怕要辩驳嘲笑了:“这也太幼稚和笨拙了吧,会不会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当我们花费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去总结反思,对我们过去一天、一周,乃至一月、一年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串联和消化,其获得的帮助和增益,往往要大于事情本身的感受和反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丁格有一个著名理论: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我们要知道:很多知识,不去消化,就没有知识的价值;很多经历,不去总结,就没有实践的作用;很多错误,不去反思,就没有指导的意义。
常言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总结,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优势,更改自己的错误,站在以往的错误、挫折当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转变。
除此之外,很多人的生活相对殷实稳定,自己却在这种环境中变得按部就班,不求上进。宛若井底之蛙一样,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这样,把自己的能力、角色、价值观定格在某个位置上,忘记了人生上坡路的方向。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想着进步,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倒退。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用“自我反思”的方式,从环境中挣脱出来,面对更加优秀的人和事情,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只有真正反思和总结了,我们才能将过去的经历、知识、经验、错误、弯路,真正成为我们前行道路的“指路灯”和“阶梯石”。
优秀和平庸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对待“反思”的态度。正如企业家柳传志说的那样:“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