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刚刚听完今天早读的回放,特别开心。因为,我发现我的理解感悟与部分老师的是一样的,连提出的问题也有一致的地方。说明自己还是能懂一些东西,当然,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理解又更深刻了,又有了许多新的理解。正如群内老师们所说,这就是读书共同体的作用,相互启发,获得不同角度的新思考。
“整体感知(把握)与诵读”主要讲了作为“整体感知”的主要的方法诵读,就是用“整体直觉”去“体味”,去“得全滋味”我的理解就是在诵读中品味,品读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意蕴。
“整体感知(把握)与教学”这一部分主要讲了“整体感知”的诵读,并不是只是让学生读就行,而是要有教师的“催化”,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体味”,这样才能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学生能读懂的,我们教师不讲,教师要在学生读懂的那个起点上,继续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让学习真正发生,而不能只是放手让学生读。
这样就能联想到很多了,比如周围的课,常常是很低效的,一个劲的让学生各种形式读,但是真正学生有什么提高呢?有多少提高呢?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也让我想起原来的生本课堂,有老师提出一节课都是学生在读、在说,老师基本上没讲。其实现在想来,也是不完美的,确实是,我们教师的教被忽略了,没有在教师导的基础上实现成长。
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也说到一种现象,“儿童中心”被神话了不可取,而应该实现各种“对话”,这样才能打造“润泽”的课堂。
另外,刘广文老师在发言时提到的读书方法也特别引发人思考。“不要看着书中的内容就滑走了,然后又滑到自己个人的一些体验感悟,原有的个人认知经验上。恰恰相反,我们要借助这个文本来更新我们的认知经验,要打破我们的认知局限,这样读书才有价植,让这本书真正照亮我们。”“我们要真正地走到文本里去领略它本身的价值,紧紧扣住原文,从原文中深化我们的思考。”
这段时间虽然没有真正参与到直播的早读中,但是每天看回放,也听得特别有意思,感觉自己就在现场一样,收获特别大,越读越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