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楼万事足?有楼有高潮?
最近看到的三则新闻
①TVB推出了新的节目《有楼万事足》22岁的港女Seasun爆出金句:有楼才有高潮
②“北京广州等城市出台楼市新政策,限购限贷”……
③“1992年出生的人已经迈入了中年”……
从去年到现在,身边不少于两个内地的男性朋友跟我说,
“再奋斗一年,我就离开一线城市带着女朋友回老家买房结婚了。”
而香港朋友们,纷纷做起了副业兼职卖起了保险。
“这个年纪想在香港结婚,一份工作怎么能够买的起楼?!”
而什么时候开始,储钱买房置业,成为了人生目标。
从高考填志愿开始,已经不再是想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而是要选择一个能赚钱的专业。就算没选对专业,毕业后发现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根本不对口的金融业。
焦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此时此刻突然很怀念曾经住过的香港唐楼。即使房间很小,五脏也俱全。倒不是因为安于现状而快乐,而是觉得住在唐楼的那段时光遇见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回想起来真的是我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太子唐楼 PY/摄其实香港的建筑在我的脑海中的印象一直都不是中环中心、交易广场的摩天大楼。而是《花样年华》里面的茶餐厅,《岁月神偷》里面的罗记皮鞋铺头,《新不了情》里面的老街坊市井气息。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香港的老建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统一色系挂在墙上的信箱,固定花纹的地砖,老旧且传统的一切都能拨动我的神经。
第一次真正接触唐楼是去石硖尾赛马会创意中心的路上。抬头望见没有阳台的楼房,窗户紧挨着窗户,几根稀稀拉拉的杆子上面晾晒着衣服,空调水时不时往下掉,这就是我对于唐楼的最初印象。
石硖尾楼宇晾衣架 PY/摄而真正开启港漂生活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唐楼。一直觉得体验生活,还是要接地气才好。趁还有机会切肤感受最真实的普通居民生活,说不定哪一天唐楼就消失不见了。唐楼并不是唐代留下的建筑风格,而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留下来的老房子。一般三至八层高,地面的一楼为商铺,其余为住宅,没有电梯,通过狭窄的楼梯连接。我所住的那条街叫基隆街,位于太子。房间大约5平米,刚好能摆下一床一柜一桌。还有两个室友,一个睡房一个睡厅。而其中一个房间类似劏房,就是将原本的房间重新分割,再分出新的房间。劏的本义是宰杀,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楼宇中分割房间,确实如宰杀般残酷。其实对比普通劏房已经很幸福,至少还有饭厅,有公共厨房。有烟火味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
唐楼没有保安,不关大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说实话入住的第一个礼拜一直在失眠,不知道是港片里面的警匪情景看多了感到不安而睡不着,还是幻想是否会在唐楼居住的这段时间里面遇见古惑仔和飞虎队而兴奋地无法入睡。然而在基隆街总共709个日子里,古惑仔和飞虎队都没有遇到,倒是遇见了三四次TVB就在楼下的茶餐厅拍戏。消防车和白车(救护车)也见了不少次,速度惊人地让人难以置信。同住在太子的同学某天早上不小心割伤了手,鲜血直流。叫了白车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到家楼下了,对于让人惊叹的香港速度着实肃然起敬。
唐楼信箱 PY/摄可能基隆街近旺角警署,持枪的阿Sir们也经常巡逻,没有遇到过古惑仔的平淡的日子确实让我小失望了一下。楼下不远处有一间游戏厅,阿Sir们经常在那徘徊查身份证。有几个东南亚小哥经常晚上坐在游戏厅外废弃的柜子上面打电话,每次晚上放学回家走这条路总是心有戚戚焉。记得第一次一个人深夜走在深水埗的街道上时,就被一群东南亚小哥用粤语搭讪。当时内心还是很害怕,毕竟第一次见这种大场面,一群东南亚面孔叼着烟,穿着花衬衫,眉飞色舞地在深夜的香港街道上晃荡还是让人觉得不安。直到后来一次在楼道里遇见一个东南亚邻居,看到我要上楼友好地侧身示意我先走,跟他道谢之后他回一灿烂一笑。从那以后我不再提心吊胆,而是主动与楼道里遇到的邻居们打招呼。虽然唐楼没有电梯,倒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邻里之间相识。
这座城市很拥挤,每天人来人往,但总有几个面孔烙在心中。有段时间说来巧,我每天早上都会在地铁站同一个时间遇到一个黑人,于是终于在我们再次相遇的清晨他主动跟我聊起了天。原来他来自巴西,是足球教练,他说他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相比于巴西,这里的生活更安全。后来的一个夜晚发现竟然跟我住在同一条街,他带着他的老婆还有狗,幸福地跟我打招呼。那一个瞬间我真的感受到,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俄罗斯音乐家与他的夫人 PY/摄 俄罗斯音乐家与他的夫人 PY/摄有一段时间在地铁口认识了一个来自俄罗斯的音乐家。他在用跟老婆一起旅行的明信片和街头音乐的方式赚取旅行的路费。他跟我说他们居无定所,已经用这种方式去了十个国家。他们的下一站是澳大利亚。他弹琴的时候,老婆一直在远处看着他。我理解的幸福,大概就是这样。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一起去实现梦想。
据说在香港,能拥有三面下地的床,就是豪宅。虽然我只有一面下地的床,但也有自己的幸福感,在这里一起住的室友都让我很幸福,并且收获了一些宝藏。在一轮港漂室友走了之后,来了一个很酷的香港人。她是一个不愿意被任何的合同约束住的人,没有在任何一个需要签约的地方呆的时间超过一年。她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职业,在台湾打工换宿,在台湾的农田插过秧。在欧洲做沙发客以弹ukulele卖艺赚钱,游走过五个不同的国家。她说她现在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考瑜伽导师证书。找到一种手艺维生,让自己可以不限制于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她说她想要用自己学到的瑜伽去帮助更多的人,现在的人太浮躁了。
很酷的香港室友是的,现在的人太浮躁了。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心想着怎样赚更多的钱,怎样去买房。而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活力朝气。《有楼万事足》里面有一个50蚊哥,每日的生活费只有50港币,不社交不娱乐,攒足了8年在香港买了楼,真的就万事足了吗?
香港人把买房叫做“上车”,似乎正如上下班高峰期赶地铁一样,不上车就永远赶不上。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赶上车并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如果上了车连要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
相比起有楼有高潮,周游四方为这个世界创造出价值听上去才比较酷。
房子再大,也留不住想流浪的心。
房子再小,也容得下想安定的人。
而生命那么长,你真的只想要在为了买房的努力中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