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

别做了自己孩子的“枪手”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7人  安想喝黑咖灰

-你懂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给我选理!

-你懂什么,我就是喜欢文艺诗歌,我要选文!

相信,这对话,大家都不陌生。

别做了自己孩子的“枪手”

虽然,文理科的界限貌似在全国范围很快就将被打破,换言之,文理马上就不分家了。但是,就在这最后时刻,自己还是于不经意间听闻了些由于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而产生的小故事,听了这些,自己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文理分科,于是就动笔了。

首先,先明确一下自己的观点吧,对于“谁来选择文理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很明确---“孩子自己”,这并不是因为自己还依旧算是个孩子所以就偏向了孩子这边,而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


*三原因

原因一:替孩子选择其实只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特别是当我们身处争论的风头浪尖时,我们往往容易觉得“我是对的”;更甚者,如果当我们面对的是比我们年龄小或者经验少的“新人”时,我们则更会以“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等来提高我们的“权威性”,以此来让他人遵从我们的意志行事。

归根到底,我们就是想表达“我比你好”,而这一习惯性的表达其实是源于我们自身深深的“自恋”。希望在这里大家不要将“自恋”理解为一个“贬义词”,这主要是因为,自恋,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从我们小时候上学时的“拼父母”(我爸比你爸赚得多)到长大成人后的“拼孩儿”(我娃比你娃考得高),反思这些行为,不免觉得,这些其实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恋”。

由此,我想说的是,当家长替孩子做出选择,替他或者她选择了文科或者理科时,其实,与其说,家长是为了孩子,不如说他/她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向自己、家人、孩子,甚至是其他人证明“孩子不行,我行,我才能够替他/她做出正确的选择”。换句话说,当孩子与家长为选文还是选理争吵时,家长无论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甚至是一再强调“我都是为了你好”,其实,这些努力大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更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自恋”。

原因二:替孩子做选择暗示了“不信任”

当家长选择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替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时,他/她其实也暗示出了自己的不信任,即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替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家长是觉得孩子想法简单,还是觉得孩子思考地不够周全,总之,他/她就是觉得孩子选择得不对,换句话说,家长会觉得,如果现在遵从了孩子的选择,那孩子将来肯定会为这选择而后悔、吃亏或是走弯路。因此,自己就替孩子“严密”地思考一下吧,让孩子省时省力一下吧,自己替他/她选个正确就好了。

每当面对父母的这些“辛苦劳神”,自己为之感动的同时也为之无奈,因为,从这些操心中,自己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不信任”---家长不认为孩子有这个能力去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得不说,这份不信任,在家长的言语与行为中,展露无遗。

原因三:替孩子选择会耽误了他/她提升选择能力

这里,引用一下gg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在自己的成长中,自己逐步尝试着去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在次次尝试与体会后,自己越发觉得说得太对。并且,在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里,自己也曾经读到过“选择是人生最重要的”。反思这些话后,自己的一个想法是:成长路上,持续锻炼孩子的“选择能力”可以说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因此,自己觉得,如果在大小事上,父母等长辈们都冲锋在前地替孩子做好了选择,或许,那选择是理智且正确的,但是事实上,孩子实际却一次次丧失了那宝贵的锻炼机会。

由此,自己不禁会想,如果成长中的每一道重要选择题都是家长帮孩子完成的,那这张人生的答卷,究竟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呢?


我的“选择”故事

这里,分享些自己的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关于选学校,还记得,自己当年中考完,为了上哪所高中曾经和gg闹过“别扭”,当时的情况是,自己一心想上A校并且也知道自己可以上她,可是,估计应该是出于保险,gg背着我去参观了B校,然后还打电话告诉我说如果上这边可以进类似火箭班之类的好班级,但是,自己当时便在电话这头斩钉截铁地告诉gg“我已经下定决心要上A了,你不用费神再去看别的了。”最后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自己幸运地如愿去了A校,虽然一直都是普通班,但自己从未后悔过,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没去B校的火箭班,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那是我选择的我喜爱的学校,我打一开始就相信我会在那里度过难忘的高中三年,结果幸运地,自我实现预言一步步助我实现了当初的那些相信。

另一个故事,说说自己的文理分科吧,还记得,当自己面对文理分科时,自己再一次幸运地得到了选择权,自己很庆幸没有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劝说。还记得当时,在这个选择关头,自己有幸和老师、家人们都聊了聊谈了谈,然后,自己在综合谈话建议、自身兴趣与其他必要因素后,做出了选择。再一次的,这个选择也算让自己满意,因为那两年的文科也是没有辜负自己当初对她的期待,虽然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曾被地理地图、历史年限与政治政策折磨过,但是因为那是自己选择的、自己感兴趣的,所以自己还算学得可以,可以说,辛苦但不痛苦吧。


抱持性养育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之前曾在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文章里读到过的:如果父母这份权威能够给予孩子知己搬的信任,那对于孩子,则会是他/她成长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换言之,好的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一种抱持性的养育,即孩子发展好的时候,信任他/她;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她。

因此,自己真的是很感恩我的家人,因为他们几乎不会剥夺我的自主选择权,小到依着我“从小不吃葱姜蒜”,大到允许我“毕业后出去留学”。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放心”与“放手”,我才有机会去不断地锻炼我的“选择能力”,不断地塑造着我的“价值观”,并不断地形成着我的各种“原则”,最重要的是,我才有机会去更好地“活出我自己”。


别做了自己孩子的“枪手”

因此,也由此,最后,自己想说,无论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还是父母的,请将文理科等重要选择权交到自己孩子手上吧!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或是害怕孩子日后可能会后悔,就剥夺了孩子这珍贵的选择权。

希望,在面对自己孩子的这张人生答卷时,从小被教育“不要作弊”的各位家长们,就不要去做自己孩子的“枪手”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