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我却还是一个实习生!
当陆家嘴的灯火闪烁,熙攘的人流车流开始节奏性的潮汐波动,来来往往,仿佛尽是繁华。
我,一个马上三十岁了男生,在这生日的前夜,不愿回家,不愿说话,就这么,静静的伫立在茶水间,某一个靠窗的角落,凝望着眼前,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的一切。
一天的忙碌,掩盖着的无力感,此时,再也藏不住,随着身边同事陆续的下班,静谧的氛围,它突然就满满占据我的身心。
2011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专业,在一个师兄的指引下,进了会计师事务所中,所谓的四大,一干就是4年。
2015年的某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前景很是担心,远不如期望的那般称心。
不断重复的内容,枯燥的数据,一天又一天,永远忙不完的项目,永远停不下来的出差又出差,可怜的那点薪水。
每每想到这里,内心就开始躁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想去企业做风控,做内控,去信托做业务。
身边的朋友,有人去读MBA,告诉我挺好的:一来多一些学历傍身做敲门,二来结交些行业人脉,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倦怠期的我,就这么义务反顾,辞掉四大的工作,去读了一个全职的MBA。
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因为,当我毕业之后,重新回归职场,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信托行业,但还是怎么都开心不起来,因为这尴尬的身份:实习生。
虽然如愿进入了信托行业,但快30岁的我还在做实习生,重点是公司和我签约一年工资有且只有18W,对于三十而立的我,该如何选择,是留还是不留?
30岁的我还做实习生,看着圈里的朋友都事业有成,完成了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迎娶了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的世界都是灰暗的!
更悲催的是,我每次做电梯都听到好多人在聊一些公司负面的信息,虽然躲在角落,但是每次都竖着耳朵,搜寻着大量的信息,叹着气。哎!这个同事今天又去了哪家公司面试!公司业务难开展!监管怎么这么严格!都说去私募好像比较不错。
每每这样听完,好迷茫,好惆怅,又是新的一波怀疑人生开始!
我这是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谁来跟我说说?
THE TRUE STORE of CAREER
来信回复
你好!
你的遭遇和心情,作为猎头,我们很理解,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会碰到。
你的故事,你的困惑,有几个层面,我们一 一道来:
常说三十而立,一般人的意义上,都认为,三十岁应该是建功立业的时机,要么已经功成名就,就像你讲的“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要么正是为梦想敢作敢为,奋力拼搏的时间,比如你一直憧憬着的投行工作。
你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几个事情:
1.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不准。
心中的自己毕业于名校,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应该是天之骄子,起码也应该是职途顺利,可现实却是,只拿一份18万的固定年薪的实习生。
还有一个,就是总爱在跟别人的对比中,去认识自己,拿别人已经获得的成就,来映射自己的短板,于是短处愈短。
再有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位贡献,认知不足。或者说对信托公司的职能,在利益划分上的认识不足。
不论你的过往如何,刚刚进入一个行业,而且是实习生,价值肯定是没有被充分发掘和认知的阶段,以此来看淡未来的前景,难免认知偏颇。
2.对职业缺乏较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进入职场,是师兄介绍的,去读MBA,是听同事介绍或随大流。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适合做什么,或者你在职场的这几年,有没自己特别想去做或特别擅长的?
而在选择进入一个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和所要从事的工作,是该有一个较清晰认识的:比如工作节奏,工作内容,职业路线,薪资报酬,需要哪些能力,又有哪些技能是可迁移的等等。
你师兄就是做这个的,他当初给你介绍四大,还记得你当初选择去的本意吗?是不知所从,逃避迷茫?还是认真思考过,得失利弊?
再回到当下,全职的MBA或者说MBA本身对你最后如愿的担任信托助理,有多大的裨益?
据我的了解,不少四大律师事务所或金融律所的人,都在入行2-3年左右,就有机会转了。为什么需要走MBA这么一个绕弯的路数?
甚至当初复旦金融的本科招牌,也是容易金融信托或金融机构的,有没试过?
还有,你口中的别人说私募好,就好,别人要走,你也就心思不定?有没思考过你自己身上的技能和特质是否适合私募的日常要求?
3. 忽视了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质
政策的原因,当前的现状,不仅仅是信托,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都会受影响,但这个是全行业的事情,大家都在转型或重新定位,受影响的又不是一家,这般的如惊弓之鸟,有点过度反应!
再说资源变现,终归需要一个过程,这座高墙是用时间和经验砌出来的。虽说你曾有过4年的工作经验,但对信托而言,你刚刚入行,算是新丁,18万的基本年薪,虽不算很好,但也不差,有一些急躁和短视了。
还有,你说想去私募股权基金,可是,他们的投资收益周期更长,新手前期不少都是拿相对固定的工资,目前的你,再转过去,薪水是否能突破18万,真的,尚未可说。
▼▼TIPS▼▼
01
求职是一个很综合的事情
首要的第一件,自己要所有准备:需要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获取目标,会遭遇什么,有没应对的办法。
建议你能找一个职业规划师做一个完整的咨询,通过量表测评和访谈,梳理下自己的性格特质,价值观和职业倾向。顺带着,帮你整理下技能清单,对自己有一个更客观的认知;
当然,也可以去听取业内前辈的对你的评判和建议,重新发现自己,找准位置。
第二件,行业的现状和趋势,肯定会对职场有影响,特别是金融行业,政策调整和互联网的部分冲击和融合,未来的几年,肯定是一种常态。多关注,多跟身边的人探讨,多思考,乃至找有过类似经验的人请教,不要闭门造车, 人云亦云。
第三件,获得有效的求职渠道,很关键。招聘网站也好,各种求职或社交APP也好,当然也包括猎头或内部人推荐,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多尝试,多跟这些渠道的人交流,获取更宽泛的职场信息和更有深度的取舍维度。
02
离职 = 理智 = 主动
有人说,离职不是心受伤了,就是钱没给够。但在我看来,合理的离职,一定是建立在更主动的基础之上,即:你知道,在每个阶段自己要什么的基础之上。
比如当下,你选择进入信托公司,是想获得什么?你又得到了什么?未来要经历什么才有升迁或赚取更丰厚的报酬?
从这个角度上,每一个你要去和已经待的企业,你都需要赋予它一定的价值标签。当你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企业又不能支撑你后续诉求的时候,就该走了。这是一种更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
有了这个所谓的定力,什么时候该走,怎样走,又去哪里?就有了标准,也就不存在人云亦云的困扰。
记住,别人走或留的决策,是要放在他们的场景中,才能正确认知的,如果一定要说对你有什么参考价值的话,那就是:什么样的条件触发了这个决定,以及这个决定的风险及后果是什么,而不是结果本身。
03
踏实行事,远离玻璃心
职场的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抉择和塑造抉择的环境,一直在变。我们不可能一下就能遇到更好的那个自己。
而且每个人的路,又是这么的千差万别,干嘛用一个标准去定义成功。
白富美,不一定就是红粉知己;实习生,也不一定就是命运归宿,于其执着困惑,不如寻路找路。
再有,作为过来人,声明下,所谓三十而立,其实根本的定义就是: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简单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不用过度焦虑,你马上而来的三十岁,也许就是告诉你,该正视自己的现状,想办法去改变它了,这在我看来,不是困扰,是一个新的机会。
最后,祝你好运!
这里是Jobroker,我们一直在你身边,需要时,请启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