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创文字集

《田湖的孩子》:荒唐误人,终是做不到无悔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300人  吴玫

阎连科老师的写作风格,似乎是一件不必多说的事情。《田湖的孩子》是上海文化出版社于近日推出的、由阎连科老师创作的少年成长故事,望题材而生义,相较于阎连科以前的作品,这本书的风格有所变化?

没变,也变了。

第三章“见娜姑娘”的第二小节题为“芒果”。我想,与阎连科老师同年代的读者,大概能猜出冠以《芒果》的文章,会写些什么。

1976年,电影院里开始放映一部名为《芒果之歌》新片。从1976年开始往前数的10年里,国内电影院极少有新片上映,每年一两部的频率迫使我们会将每一部电影嚼得稀烂,文革版《平原游击队》和《火红的年代》,我都看过8遍以上。《芒果之歌》来了,岂有不看的道理?尽管大家都明白,无非又是一部反映隐藏在人民群众内部的地富反坏右是怎样绞尽脑汁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1976年,我还是个小学生,比起《火红的年代》里赵四海的妈妈递给赵四海的那只红得鲜艳欲滴的西红柿,《芒果之歌》里那只放在玻璃盒子里扎着红绸带的蜜黄色的大芒果,更能吸引我一次次走进电影院。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水果叫芒果,这恐怕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共同认知。能通过银幕认识芒果,我们得感谢毛主席将国际友人送给他的芒果拿出来分享给全国人民。可是,该怎么让全国人民体会到凝聚在这只芒果上的领袖关怀?把芒果精心包装起来,在全国各地展出。我们无法亲眼目睹旅途中的芒果,可我们能通过银幕看到芒果,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阎连科比只能在银幕上看到芒果的人更幸福,他差一点就能与芒果谋面了,而《芒果》所写,就是阎连科与芒果擦肩而过的故事。按照阎连科惯常的写作风格,他会怎么再现这个故事?纵然是在脑子里做十八九次假设,我都没有想到,《田湖的孩子》中的《芒果》,让我想起了孔夫子对《诗经·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阎连科是怎么描述这只在伟人的光辉映照下有了别样光泽的芒果的?“至于芒果从树上摘下来,飞机、火车、汽车的,运到北京到底要多长时间,路上会不会腐烂和坏掉。它到底是什么味道,又香又甜到哪步田地里,人们是不用考虑的,自然会有忠于毛主席又懂农果科学的,做出妥善的安排和处理,人民——全国忠于毛主席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市民和学生,各行各业只要在芒果途经时,激动高呼。”不再是长篇小说《炸裂志》那种恨不能摧毁后重建一个新世界的满腔愤懑,而是,“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这也是整本《田湖的孩子》的叙述风格。

阎连科,1958年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嵩县田湖瑶沟,他所写的他的童年和少年,等于还原了整个1960年代田湖的社会态势。众所周知,1960年代特别是1966年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荒唐的年代,远离大都市的田湖,也不能幸免,《田湖的孩子》第二章《年月雨》,主打文章就是斗地主的故事。怎么批斗地主?无非是让地主戴上高帽子游街再站到高处弯下身子让老百姓狠批。阎连科的故事好看在结局很是荒诞,“在王家(刚刚被批斗得额头流血的地主家)那所草房院落里,我意外发现王家站满里的我们村、我们生产队的人,大家不是提了鸡蛋,就是端了半碗细白面,还有人兜着一兜自己擀好晾干的白面条……”那些在批斗会上喊过口号,看着地主被造反青年踹下凳子而流血却无能为力的村民们,批斗会后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愧疚——在写过一批态度颇为激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后,花甲之年的阎连科用《田湖的孩子》来展现他性情中的另一面,宽厚包容。是的,阎连科所写,都是他记忆里的往事,《田湖的孩子》是作者筛选过素材以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恐怕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阎连科将批斗地主的故事的重点落实在批斗会后地主家院子里的情景,不已经非常清晰地显现了作家的态度?

从《炸裂志》到《田湖的孩子》,阎连科作品的批判力度在减弱?回忆过去总叫人倍觉美好,就好比那些深受“文革”之害的知识青年,非要高唱青春无悔的调调一样。然而,只要我们细度《田湖的孩子》,就能体会到,阎连科只是换了一种口吻批判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三章《见娜姑娘》,是《田湖的孩子》中写的最暖风熏人醉的章节:见娜姑娘,是生长在郑州的城里姑娘,她到阎连科在田湖的家里暂住,是因为父母随单位来田湖造桥、打井。一个乡村少年,一个城市小女孩,因为彼此觉得新鲜而有了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样的情愫,简直是微风细雨,但被阎连科用出色的技巧,还原得惊心动魄又岁月静好。就算描摹这样美好的情感,阎连科都没忘记,那是荒唐岁月里一刹那的美好,“母亲说那些被踩死的孩子时,脸上是不解的哀伤和忧愁,随着忧愁还又说了一句‘人都疯了’。可是我,那时不能理解‘人都疯了’是什么意思,却只是想着在那最烦乱、热闹的人群里,我把见娜又找了回来,像清冷的夜里找到了星星样,像力气将要耗尽在海里的一个孩子看到了岛屿一样”。阎连科终归还是阎连科,作家的心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比如,他在《田湖的孩子》字里行间所显现出来的,就算批判也不单刀直入,而是用忧伤的故事告诉我们,荒唐的10年究竟让这个民族丢失了什么。荒唐误人,终是做不到无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