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边缘人的故事

书痴王自修

2020-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柳志儒

柳哲

书痴王自修

    王自修先生,号丐儒,河南洛阳人氏,以振兴国学为己任,主攻儒学,兀兀穷年,历经坎坷,锲而不舍。拳拳之心,日月可鉴,实乃中外一奇人,惊世一书痴也!传奇的经历,跌宕的命运,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年幼家贫,难以度日,无奈之下,寄居寺庙。在寺庙里,做些杂役,空闲下来偷偷阅读四书五经。文革时期,读古书,实属冒天下之大不讳。日久天长,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行为被揭发。师父怕因他滋生祸端,于是把他赶出寺庙。为了追求读书梦想,他隐居山林,安营扎寨于两块巨石缝隙之间。夏天,酷暑逼人,蚊子肆虐,缺吃少喝,只能挖野菜、采野果子充饥;冬天,冰冻三尺,寒风瑟瑟,大雪封山,三五天吃不到东西是常事,往往冻得失去知觉。知识如火盆,温暖着他;信仰似灯塔,照亮着他。艰苦卓绝,读书三年,不知侥幸躲过多少次豺狼虎豹的袭击。

    一番归隐,脑洞大开,为了寻求更多的知识,他决定游历全国。几十年下来,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乞讨的生涯,让他饱受了生活的艰辛,体味了世间的冷暖。露宿过街头,睡过火车站,住过桥洞子,偶尔打些零工,还被嫌弃干活不利落,有时被误认为抢地盘招来一顿揍,仓皇逃命之余,丢了自己珍爱的书。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年,他总是在贫穷、饥寒、困顿、不安定中度过。在朋友的帮助下,偶尔心安,就发奋读书,拼命著述。一二百万的文字,就在不断地流浪生活中完成。他一再表示,不求个人名利,愿意捐献个人所有版权。一本《义承圣经》,800页厚厚的一本著作,虽然是自印书,但书中卓见颇多,一本有益于教化的佳作。只可惜该书印数才数百册,识者不多,流行也不广。辗转迁徙的遭遇,让人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带着一帮弟子,游走于列国,栖栖遑遑,如丧家犬般的尴尬境况。英雄气短,壮志难酬,令人扼腕叹息!

    几年前,京城偶遇先生,被他治学精神所感动,曾租房安排先生居住,成就他的心愿。后来先生离开北京去了外地,我们在遗憾中惜别。

    数月前,先生再次贫病交加,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接通先生从陕西西安打来的求助电话,不禁悲从中来,五味杂陈。惺惺相惜,邀请先生来到浙江金华北山扎根,另作计议。两大袋行李、书籍,足足有七八十斤重,压弯了王先生羸弱的身躯,从西安转道来到了金华。当一脸茫然、六神无主的先生出现在眼前时,强忍住眼中的泪水,我疾步向前,抢下身上行李,为他忙作安顿。

    虽然,我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深知先生当前的处境更艰难。《义承圣经》,浸透着他毕生的心血,让我感到了它的分量,对他更充满了崇敬与爱戴。先生的治学精神,才配做圣贤后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著书立说,心怀天下。体力劳动固然可以创造价值,但先生创造的思想价值不可估量。

    初来乍到,最初安排先生住在传道书院,智者禅寺师父慈悲,先生又住进寺庙潜心著书。衣食无忧,环境清静,先生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编著《弘列圣教》,目前已经完成五十余万字,力求早日面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坎坷的人生路,执著的追梦人!

    先生,绝对是一位国学奇才。经历传奇,以乞丐为生,却矢志于国学研习、传播,数次病倒,却又几次奇迹般站立起来。初步完成了新“四书”、“五经”以及十三经的辑注工作。编著印行有《义承圣经》、《天下文章》、《文明通典》、《文源圣灵》、《圣言感悟》等五本书,皆为自费出版。《弘列圣教》,这是他的第六本书,自视甚高。厚厚一大叠手稿,打印出来就有七百多页,五十余万字,都是在寺庙、民舍、旅馆甚至流落街头路边,挑灯苦读,著述而成。

    先生曾自述其生平:“自少年沉沦天涯,迄暮岁乞丐为生。爱看山顶彩云动,懒闻洲上关雎鸣。形似絮蓬随风飞,心如竹节耐霜摧。雨打浮萍悠然睡,雪凌梅花不知威。鄙陋愚蠢时时升,坎坷艰难处处增。讨饭无路始出家,托钵途穷不为僧。疾病有意明相害,祸患无声暗中灾。千愁横落胸襟窄,一笑空起心怀开。天地为居天庇身,日月做照日暖人。江河有行归海汐,春秋无语送光阴。手莫分文一支笔,躯无长物几卷经。性里圣贤未曾醒,头上华发渐稀松。黄泉路口待阎君,红尘道边思古人。忧周嫠妇堪称神,乐虞乞丐敢兴仁。”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今生有缘结识先生,拜读其著,初读而惊,再读不禁肃然起敬!文化自信,致敬国学,道莅天下,生生不息!圣贤文化,不仅能够救中国,也能平天下!

    儒者王自修,年逾花甲,落户金华山,入住智者寺,一颗圣贤文化的种子,已扎根八婺大地,相信不久之将来定会奇葩绽放,光耀中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