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思维带来的不凡体验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武晓明

为什么结束思维很重要,却很少人来宣传?

德鲁克曾说过,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一件事做完做好做到极致。

这句经典名言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被许多时间管理者奉为行为准则。许多人都能记住这句话,但是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完做好做到极致的人,世界上又有多少呢?

经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过去强调的是如何开始一件事,而忽视了结束一件事的重要性。

当你用任务清单的方式把你想做的、要做的事列出来之后,可能大脑就认为你做过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的任务列表上那些最重要的事还留在上面,只把最容易最简单的事务做完了一些而已。由于过去的教育、常识中更多的是强调做事,而不是做完事,因此对于有时间截止期限的事务,人们就会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反正我已经做了
”报有这样的想法,却并不关注工作质量与产生的效果,甚至做事的时候也不专注,心不在焉。如果经常这样做事,就会变得消极被动,产出低,效能差。

结束思维,其实是让你关注做完事的问题,内心里感受到完成一件事的使命感和意义感,会驱动你专注高效快速的完成事。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许多人都提过,例如小米的口号“专注极致口碑快”就重视极致和快。问题是,如果不把结束思维建立起来,真正认识到做完事比做了事更重要,更有价值,你的行为就不会积极主动起来,时刻关注完成了多少事,完成的效果如何。

传统文化中也有以终为始的思想,已经明确的告诉你,明确终点,才能行的更远,行的更快,行的更高效。但是从世面上的成功书籍、励志书籍中来看,并没有太多涉及到结束思维的话题。人们更多的关注行动起来,开始做事,形成习惯,这样的话题非常多。

拥有结束思维,行动会有哪些变化?

前几天,通过音频学习我领悟了结束思维,并在日记中把学到的结束思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自己认识到结束思维的重要性。

令人兴奋的是,这一天过的非常充实。查看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中各项工作,确实存在只列出不结束的问题。哪怕是有截止日期的事、紧急的事,我也没有太多的投入。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再来看自己的日常打卡,其实是被动性驱动力,而不是真正的积极主动,可能仅仅是为了完成那些不曾中断的连续打卡而坚持,或者是为了在社群中排名不被落下而努力,这是被动的驱动力。如果没有主动驱动力,就没有完全调动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不会把事情做到极致。

领悟到结束思维后,心态上确实变得积极主动了。我开始主动的关注任务列表上的事务,一件件的将其做完。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在家里,自己的效率和效能都很高,是我这段时间做事效率最高的表现了。而且重重要的是,工作中我的状态非常专注,脑子里只想着如何能把事情做完,主动高效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心不在焉的开展工作,结果办公室里其他人都走完了我也不知道。最终,用了比以前预计更少的时间,我做完了通常会拖延的几件事。

如何让结束思维更有效的支持自己做完事?

拥有了结束思维后,如何能在行动上更高效的开展工作?其实,《搞定》、《番茄工作法》、甘特图等等图书、工具、方法就都可以学习利用了。换句话说,当你认知触及到了结束思维,才能真正积极主动把各种时间管理的理论主动的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实现工作上的效能提高。

可见,当我领悟了结束思维,关注做完了多少事而不是放入进程中多少事,我的认知就改变了,行为也改变了,更能高效、专注的把精力放在能够改变人生的事情上,积极主动的做事,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有效的做事方法技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