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程在教练督导中的应用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孙杰教练

 【摘要】平行流程(Parallel processes)是指在督导过程中,教练作为被督导者可能会无意识地呈现出客户的行为表现;经由督导对教练无意识表达的处理,教练也会在与客户工作的时候表现出督导者的行为模式,从而帮助客户实现突破。平行流程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督导中广泛应用,国内在教练督导中的应用研究不多。本文借助“七眼模型”揭示了五次流动、两个成长、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解释,并佐以案例实践验证,尝试对平行流程的出现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做一些探索。

国际教练联盟ICF将教练督导定义为一种协作学习实践(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actice),通过反思性对话(reflective dialogue)不断培养教练的能力,使得教练和客户双方都受益。作为被督导者,我有幸经过乔安老师和晓晴老师的督导从新手教练快速成长,获得PCC专业教练认证,也经过凯瑟琳•桑德拉教授的高管教练督导再度精进。2021年参加创问中国首期认证督导培训,向安德鲁老师系统学习教练辅导与督导,并展开各种督导实践。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发现捕捉平行流程创造的觉察往往会超越知识和干预技巧的传递以及概念化焦点价值,能够更好地赋能教练并最终支持客户。


一、概述

平行流程(Parallel process)起源于精神分析,是发生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无意识沟通模式。平行流程相关的研究认为,督导过程中咨询师会无意识地体现出与他自身行为方式并不一致的来访者的行为范式(Searles,1955)。督导中对平行流程进行工作会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当被督导者能够意识到其在个案和督导者之间关系的平行移动时,有助于增加被督导者对于个案心理失调的理解;其次,被督导者能够以督导者对其做出响应的方式对个案进行响应,表明被督导者对于治疗过程的理解有所增加(Russel,1994)

平行流程在教练督导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借助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七眼模型”来理解。

    二、透过“七眼模型”看平行流程

 “七眼模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彼得•霍金斯创建,后经团队共同完善,成为广为人知的系统性综合督导模型,被译作多种语言,应用于教练、辅导、组织咨询等多领域。

图1:七眼模型全景图(来源于创问中国督导认证课程教材)

模型展现了教练-客户系统,教练-督导系统,以及这两个系统都内嵌于其中的更广阔的组织和系统环境。在模式一,教练带着客户的故事“进入”督导空间,也带着教练与客户关系。平行流程的显示在第五只眼。

在模式五的督导关系中,我们有机会发现教练复制了客户与教练互动模式下的某种相似性(有时候也可能是复制成其反面),并在督导关系中教练体现出当时客户角色的表现。这个平行流程既包含关系中的意识层面,也包含从客户所属系统中吸收过来的、无意识的感受和行为方式。教练实际上是通过与督导者互动的方式来鲜活地展示客户与教练互动的方式。

督导可以利用捕捉到的平行流程,进行实验性的反思,从侧面了解教练-客户关系中的动态。帮助教练意识到在教练客户关系中,自己在意识层面的理解与在情绪上受到的影响之间有哪些不一致,进而采取行动。


    三、平行流程如何在督导中发挥作用

(一)五次流动

个人以为平行流程不仅仅如定义那般通过督导在教练身上发挥作用(模式五)。教练回到与客户的会谈中,会带着督导角色下的互动模式展开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客户。另一方面如模式三的进程,客户在教练过程中重现了自己和重要关系人的关系,也会借由教练的处理模式在关系中实现新的突破。由此平行流程中呈现出五次流动,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地传递。

1、从客户(现实)到客户(教练过程中)的问题传递,问题对应的行为模式“转移”给教练。

2、从教练(教练过程中)到教练(督导过程中)的模式传递,借由督导的观察与情绪感受与教练印证。

3、从督导(督导过程中)到教练(督导过程中)的觉察传递,督导的处理模式激发教练的信心、动力,提升能力水平。

4、从教练(督导过程中)到教练(新的教练过程中)的能力展现,个人状态和处理模式支持到客户。

5、从客户(新的教练过程中)到客户(现实)的创造性突破。

(二)两个成长

督导关注的是被督导者,也即教练的问题,督导的成果是教练的成长。

1、教练自身心智成长的机会。

首先是促进潜意识意识化。在模式三(第三只眼)教练与客户关系中,督导过程的目的在于让教练反思他与客户的关系,并借由教练的体验重现客户与其主要干系人的关系。督导通过“超级眼力”(Supervision)激发探索并引起反思,让教练成为“会飞的鱼”看到那片纠缠的水域,而“非鱼在水中,而不知有水”,从而唤起新的觉察。

同时,如果你相信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他人的生命里,那么每一个卡住教练的点,都是教练自身生命成长转化的机缘。在模式四(第四只眼)教练的意识上,督导促使教练探索个人的哪些情绪感受被客户带来的信息重新激活了,教练的这些感受与客户正在经历却未宣之于口的感受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看到客户是如何影响到教练的,以及什么妨碍了教练能力的发挥来推动客户及其系统的改变。

2、教练能力和提升

督导过程中督导者同时关注自己内在过程的发生。通过模式六(第六只眼)督导者的自我反思,发现教练-客户关系中有关的无意识内容。如果督导者能静心思考并以试探性的口吻说出觉察,与教练小心求证,就可能会使平行流程显现,并借由这一分析促进教练反思,激发进一步的探索和对话。在模式七,督导意在促进教练对客户组织环境和理解,关注客户要做出哪些改变才能再更广泛的系统中产生持续的影响。

教练同时习得督导者的处理过程,更大胆地使用个人身体、情绪等全息感知,并更有觉知地把大环境纳入教练与客户的工作系统。


四、平行流程中的相似性“转移”原理构想

有神经学证据表明存在某种形式的镜像系统。运动前区的额叶、顶叶,特别是顶下叶皮层中都存在镜像神经元,它们的功能是观察、模仿他人的社会行为。神经科学家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帮助我们了解其他人的行为和意图。镜像机制联结了实验对象间的知觉和行动,并使模仿者自身产生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情绪感受和意识体验。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人类情感能力的神经基础,例如同理心。

图2:镜像神经元图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研究者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尽管这一理论目前仍存在争议,也未曾见应用于平行流程的解释,个人认为镜像神经元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镜子”是教练们最常用到的隐喻,你觉得这仅仅是巧合吗?“保持同在感”是国际教练联盟ICF的八项核心能力之一,教练们都经过对客户保持专注、观察、同理和回应的修习,结合该理论,镜像神经元组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在督导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展现出教练客户关系中的相似性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五、案例中的平行流程与督导实践

案例(一):心头翻涌却不曾表达

这是一次现场教练后的督导。客户想要清晰有力的表达,让别人听懂,而有些话说不出来又一次次堵在胸口,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教练较好地展示了对客户的同理,多次总结、反应、澄清,客户背后的原因是担心给他人带来伤害从而自己也会受伤,经过教练过程,客户现场回到轻松状态。

督导者在脑海中快放了刚才的教练过程,注意到有多个点教练似乎碰到了转化机会,又让它溜走了,发生了什么呢?邀请教练对于现场过程的复盘,教练自己坦言看到了很多客户的限制性信念,但没有反馈给客户。为什么呢?教练担心客户的能量会因此落下来,自己接不住……来自客户的回应是:更希望听到直接的沟通,教练能放轻松地给予反馈。

在此简短介绍了平行流程,大家立刻识别到阻碍客户真实表达的,和影响教练直接沟通的极具相似性:担心对方的负面反应,也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应对,然而这个担心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也许事情不会按自己规划的方向发展,但其间酝酿着新的转化机会,比较而言封住自己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案例(二): 处理强烈的情绪

教练带来的督导课题是:如何处理客户的强烈情绪,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也不是源于某一位特定的客户,但教练发觉自己无法和客户的愤怒或者眼泪和平相处,头脑往往也随之一片空白。

督导过程中随着教练的描述,督导者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紧张,甚至有逐渐“僵住”的感受。经过允许,督导向教练表述自己的感受,表示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教练惊讶地发现这正是网络另一端的自己的感受,也是自己在教练客户过程中遇到强烈情绪的身体反应。教练反思发现,或许是幼年面对愤怒的父亲或哭泣的母亲时的无助,深负罪恶感又不知所措,连同身体反应都被平行投射到督导过程中。

教练带着新的觉察练习如何回到中正的当下,区分过程中发生的哪些属于客户,哪些是自己的成长课题。学习如何听到愤怒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如何支持客户表达眼泪在说什么,客户真正的需要是什么,积极同理并支持行动。


    六、总结

平行流程是促进转化的重要时机。那么如何判断这是一个平行流程,还是教练或督导的个人评判呢?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在过程保持关注和敏感,可以把观察直接分享给客户,及时澄清,实时确认。对督导而言,深度的同在和积极同理,表示你可以理解或感知到客户的情绪或身体反应,但不执著,识别后能够立刻回到教练位置,保持临在,这个过程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对于相对成熟的教练,平行流程的识别本身就会引发觉察和进一步行动。如果被督导者经验有限,也建议督导者不仅仅要将平行流程展示出来,也可以给予一定策略或方法的支持。

References:

Tatiana Bachkirova & Peter Jackson & David

Clutterbuck, 《教练与导师督导权威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7-42

Russell,R. K.,& Petrie,T.Issues in training effective supervisions[J].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 1994( 3) : 27-42

Searles, H. F. (1955). "The informational valueof the superviso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Psychiatry 18 (2): 135-146.

王亮家 《镜像神经元带来他心问题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2日第 006 版 科学与人文

赵燕 《心理咨询督导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教育观察2017年12月第6卷第24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