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简友广场无戒学堂:2021年365写作课专题

墟街上的绿豆饼

2021-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罗

今天突然很想念墟顶上的绿豆饼,就决定去买一些。

这间郑师傅绿豆饼是江门的老字号了,虽然现在有许多卖绿豆饼的,但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墟顶这一间。

这里老巷深处,街巷交错。京果街,打铁街,卖鸡地,红花社,缸瓦地,糍街这些至今沿用或常被人提起的旧时地名,朴实而又充满地方特色和怀旧的韵味。单凭名字就可想像到当时街墟的热闹和繁华。

而最早的街墟,只是茅草草草搭就的小集市,并非固定的商铺、店面。

明朝大儒陈白沙先生有首五言律诗《江门墟》就生动地记载了五百多年前小城当年墟顶街的雏形:“十步一茅椽,非村非市廛。行人思店饭,过鸟避墟烟。日漾红云岛,鱼翻黄叶川。谁为问津者,莫上趁墟船。?”

墟顶街下是莲平路,兴宁路。这一带前些时间说是有剧组来莲平路这边拍电影,整个路有三分一被布置变身成泰国的街头。那几日,本来无人问津的旧街变得人头涌涌,水泄不通。

现在经过,看到电影拍完了,但很多布景还留着,不过,中文与泰文招牌混杂着,有些零乱。

墟顶街的老屋依旧,这种民国旧时的老屋,有的青砖早已变成灰色,透出一种质朴的味道。它们一般都是两层的结构,有欧式的小阳台,有平平的屋顶,有向里凹的骑楼,典雅又有南方侨乡的特色。

也有些是红砖的外墙,早已沾上灰黑的岁月痕迹,木制的门窗和旧式的瓦顶,向世人宣告着另一种存在。

它们就这样整齐的排列在路旁,分布在角落,默默地存在。

上到墟顶,郑师傅的门面还是跟以前一样。是几十年不曾改变的老味道了,郑师傅绿豆饼的馅依旧是有咸有甜,和还有后来新创的紫菜肉松馅。

绿豆饼其实是一道由精面粉、绿豆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甜点。据说最初是泉州传统的地方名点之一,从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郑师傅绿豆饼的饼身不是很厚。绿豆饼饼的外皮层次紧密,轻咬一口,便可以轻易见到一层面皮一层酥,口感细、薄、酥、脆。但如果用手轻轻拨弄,饼皮也不会随之像雪花一样而下,只有咬断酥皮,饼皮才会簌簌下落。

吃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一只手拿着绿豆饼,另一只手放在这只手的下面。作这样的保险,为的是从上面那只手中掉下的饼皮,刚好能让下面这只手接着。

虽然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但却更易品出食物的味道。酥皮层数不多,但外皮真是层层起酥,从外到内也是可以完全剥离开来的。

馅子松软无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且甜咸相宜,又带着一股鲜香。就连绿豆饼皮都不会是淡而无味的,上面点缀的小芝麻粒与松化的馅子同嚼,两者混为一体,糯软香甜至极又带着脆香的口感。

郑师傅绿豆饼,甜馅的不过甜,不过腻,而咸的又带肉松的咸香,咸的味道中又带一点点甜,很是鲜香。

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无戒学堂日更第194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