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鸡汤,需要则是补

2023-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脚丫子

文/快乐脚丫子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释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感想

唯有礼可以救国,至少孔子认为可以救周的天下,然而周过去了多少年,孔子的遗憾就有多少年。

春秋走向战国,礼崩乐坏民怨四起,本来礼只是贵族的礼,百姓只能够被礼待,可是百姓又凭什么被礼遇呢?

实际上礼只维持当时贵族之间的和谐,不是礼本身无益,而是人心欲壑难填,当每人都只想获得利益,为了尽快获得利益只能够走捷径,一走捷径就无从顾及周围的人和事。

当礼成为了糟粕的遮羞布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试想一大片再美锦帛掩埋火药,一旦遇到明火或雷光闪电之间,顷刻之间一片狼藉,很快就会殃及池鱼,周边一切都焚烧殆尽。

礼有用吗?有,有大用。包括我们几千年文明都是因礼所带来的好处,以致于小家有小家的礼,大家有大家的礼,国家有国家的礼,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谐的生存发展,可见这真是大智慧。

这种智慧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来的变更、迭代,从周文王设想所吹起的号角声,在周的几百年里,唤起人人心中的名叫礼的种子。

这颗种子经年累月要以生根发芽早就成为大树,甚至到了今天,这颗大树虽未亲眼所见,但不妨碍成为人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原则。

这种智慧是经历了历史的洗涤,通过了时间的推敲。然而礼常常又以一小部分的人处事的方式引起各种争议,在剥除陋习之后继续发光发热。

孔子看懂了礼的美好,也明白完善的制度、合理的法则或原则、人心的忠孝仁义,构建和谐的社会本身并非难事。

和谐从来都不简单也绝非易事,所有的美好预示终会有很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在背后做大量的工作。

这些人可能有你可能有他,致敬所有努力、勤奋的人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点滴力量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