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對聯

佛門對聯:12.憶佛念佛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20人  无心妙心

佛門對聯:12.憶佛念佛


依《楞嚴經‧卷五》所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明‧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提到: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近代印光大師指出: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念佛,唯持名最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

唐‧飛錫法師在《念佛寶王論‧卷上》中提到:「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煖氣相接,即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近代印光大師指出: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

12.1

一心念佛,都攝六根,觀我觀人觀自在;

四相觀空,皈依三寶,念僧念法念如來。

近代觀世心撰。

上聯取材於《楞嚴經‧卷五》:「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12.2

一方土淨方方淨;

十念心真念念真。

摘自元末明初‧楚石梵琦禪師《西齋淨土詩》:「西望紅霞白日輪,仰觀寶座紫金身;一方土淨方方淨,十念心真念念真。」參閱《卍續藏61冊1164:淨土十要‧卷八》。

12.3

一從佛向舌根念;

不覺華隨足底生。

摘自元‧中峰明本國師《卍續藏74冊1465:中峰三時繫念儀範》。

12.4

一聲佛號口中念;

七寶蓮華足下生。

近代了然法師撰,摘自《了然法師法彙》。

12.4.1

心中佛號時時念;

足下蓮花步步生。

近代觀世心撰。

12.5

一聲佛號微微誦;

七寶蓮花大大開。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2.6

了了梵音常在耳;

綿綿佛號不離心。

近代觀世心撰。

12.7

入此門來當念佛;

行其路去莫忘西。

馬來西亞檳城報恩禪寺入口處有此聯。清‧古崑法師撰,參閱《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2.8

山外聯山,山山錦繡宜人意;

佛堂念佛,佛佛慈悲度眾生。

江西遂川華仙庵有此聯。

12.9

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將六字出乾坤。

安徽九華山通慧庵,及山西五台山念佛堂有此聯。出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都融妄念歸真念,總攝諸根在一根。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如來金口無虛語,歷歷明文尚具存。」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三祗:三阿僧祇劫之簡稱,菩薩修行成佛之年數。阿僧祇劫,意譯為無數長時。

六字: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12.9.1

不必三祗修福;

但將六字出塵。

上海西池庵有此聯。清末民初‧諦閑法師撰,參閱《諦閑大師遺集》。

12.10

六字洪名常讀誦;

一尊佛像誓歸依。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8B:淨土必求‧淨宗十集》。

12.11

六字洪名應努力;

三時淡飯可隨緣。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三時:晨朝、日中、黃昏。

12.12

六時禮像除心垢;

一志持名報佛恩。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8B:淨土必求‧淨宗十集》。

12.13

心到亂時須著眼;

念從忙處要加鞭。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勸君念佛未能閒,等得閒來病現前。心到亂時須著眼,念從忙處要加鞭。千軍隊裏單刀入,百沸湯中勺水傳。佛不礙忙忙自礙,便從今日奉金仙。」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2.14

心念梵音功莫測;

耳聞佛號妙難量。

近代觀世心撰。

12.15

休念功名惟念佛;

但憂道業勿憂貧。

摘自元末明初‧楚石梵琦禪師:「忙裏偷閒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惟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忽然鐵樹開花也,妙轉如來正法輪。」參閱《卍續藏62冊1207:蓮邦詩選》。

12.16

何必問是誰,此道於今昭日月;

但能常繫念,佛心無處不慈悲。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2.17

吟聲未若佛聲好;

書味何如道味真。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世間萬事總浮塵,只有詩書差可人。千卷西窗殘月夜,數編東閣亂山春。吟聲未若佛聲好,書味何如道味真。識得自心清淨土,文章糟粕不堪陳。」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2.18

我口裏纔唱明幾聲佛號;

彼池中便高了數寸蓮華。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2.19

到此無二心,只知念佛;

個中證三昧,全在當人。

重慶慈雲寺念佛堂,及四川成都文殊院天王殿有此聯。近代惟賢法師撰。

12.20

念佛方能消宿業;

竭誠自可轉凡心。

美國德州休士頓淨宗學會念佛堂,廣東潮安石庵,及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法華寺保安塔有此聯。近代印光大師撰,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2.21

念佛即念心,自性彌陀原不二;

生彼同生此,娑婆淨土本無殊。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善導寺彌陀佛七法會有此聯。

12.22

念念不離心,要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斷十方。

山西應縣淨土寺有此聯。

12.23

專念念彌陀,感應道交,頓悟本無心外佛;

反聞聞自性,根塵迥脫,當陽徑取髻中珠。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善導寺大殿有此聯。

「反聞聞自性」出自《楞嚴經‧卷六》:「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髻中珠:喻真心佛性。

12.24

莫訝一聲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一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12.25

無心不用貪浮世;

有口唯應念佛陀。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暮年光景苦無多,電影漚華一剎那。黃葉漸凋真老矣,秋風將至奈愁何。無心不用貪浮世,有口唯應念佛陀。珍重臨行須努力,莫教萬劫自蹉跎。」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2.26

圓發三心心愈切;

單提一念念彌堅。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臨濟護國禪寺有此聯。出自清‧際醒徹悟大師〈念佛偈〉:「圓發三心心愈切,單提一念念彌堅。盡生不起餘思想,要種西方上品蓮。」參閱《徹悟大師遺集‧卷下》。

三心:根據《觀無量壽經》,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為三心。

12.27

聖號暫稱功莫測;

凡心雖亂妙難量。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2.28

萬德洪名常憶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聖號: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12.29

稱洪名蓮華燦爛;

起惡念劍樹巍峨。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後學將原文「魏莪」試改成下聯之「巍峨」。

巍峨:讀(唯額)音,高大。

12.30

誓隨古德高賢,皈依淨土;

願藉宏名聖號,覲見如來。

江西廬山東林寺念佛堂有此聯。

12.31

暫禮金容,三身圓現;

壹稱嘉號,萬德齊彰。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嘉號: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12.32

覺號在唇唇有佛;

清珠存手手無塵。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覺號: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