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妈妈相处的觉醒之路
只要爱学习的人,不一定要看书、读书、写字、创作,哪怕与人交往,看别人的一举一动就开始在学习了,那么他(她)就是在走自己的觉醒之路。
最近有个新来的妈妈,她想要自己陪着刚满三岁的女儿一起上学、一起成长。女儿长得水灵灵的,甚似可爱,圆嘟嘟的脸上笑容可甜了,开心时喜欢发出银铃般的清翠笑声,让人听了整颗心都会被她融化,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的天籁之音。
当然了,孩子刚来都会有安全感、适应期的考验。老师安排她首先跟着妈妈来到厨房,与妈妈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一点点来适应新环境。
妈妈无论是洗菜、削土豆皮、切菜,孩子都不离不弃地跟着。偶尔像逛街似的转一转,看看厨房周围还有哪些物品。
有时听到妈妈说:“你放心,我一直在这里,有时去上洗手间,有时在厨房,我不会离开这里。看,你现在又在厨房找到我了是吧,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孩子只是笑而不答,手上抱着她喜欢抱的装了花生米的罐子。
孩子看到妈妈切土豆时,说:“妈妈,我也要切。”妈妈就把切菜板放地上,找把小小的水果刀,两人一起切。无论孩子切得大与小,还是什么形状。
看到这一幕幕,让我感受到这个新来的妈妈与这个才三岁的孩子交流简直像是朋友似的,有什么直接说,没有把她当成小幼儿的那种交流。
比如自己以前刚来时,有事需要离开时,只能偷偷摸摸地悄悄离开,生怕被发现了,惹得孩子大哭大闹,还要搂搂抱抱难舍难分。而这妈妈却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去哪里了。现在反省自己当初真是不应该,无论怎样,孩子是一个人,需要成长,这些都可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心里有数,明白妈妈的去向。这样也不容易造成孩子心里的阴影。孩子虽然还小,同样听得懂,就算还在妈妈肚子里,一样可以听懂,可以这样去交流。
看到这三岁的孩子很自然地蹲下来切土豆,妈妈也欢喜接受。想到自己以前生怕孩子伤到手,快速地把孩子手中的小刀拿走,挂得高高的,剥夺了孩子想要尝试的机会,还口口声声教训孩子一顿,说“小刀危险,不许拿,会伤手。”这些举动,我们有着天然之别。孩子从小是看着父母的言行去复制、去模仿,要是我们剥夺了这些机会,等于剥夺了他学习的最佳时机。
孩子把一个东西放桌面没放稳又掉地上时,妈妈看到了就说“掉了是吧。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就放好了。”孩子没出声,努力尝试着又放了一遍,这次放稳了。妈妈笑着说“太棒了,通过你的努力放好了!”孩子听了“咯咯”地笑了起来。可见妈妈有一股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而且对于孩子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看到这一幕时,又反省到自己以前是怎么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呢?可能直接就说:“没事,等下我来吧,你先一边玩一会儿。”从这里与孩子的对话中,明摆着让孩子放弃把困难交给我,这样就很难培养孩子勇不放弃的心,遇到困难就容易逃避了。
以前总是认为需要听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演说家讲演,或者看一本刻骨铭新、打破思维的好书才能让人觉醒。沒想到只要保持一颗空杯心态,随时随地随缘都有让我觉醒的机会。
新妈妈虽然才来几天,她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开始默默的让我走上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