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沟通绊脚石(转载)
1. 命令,控制,指挥
“别抱怨,快点完成你的作业。”
2. 警告,威胁
“你最好用心做,如果你指望这门课拿高分的话。”
“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
“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3. 说教,规劝,布道——总是说“应该”,“必须”:
“你不应该那样做。你应该这样.......”
“你知道上学是来念书的,你该把那些个人问题留在家里。”
“让我们来看看时间。你最好记住你只有3天时间完成这个作业了。”
还有以下惯用语言模式:
4.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
“你为什么不跟同伴交换一下玩具呢?”
“我建议你找老师谈谈这件事情。”
“去跟其他女孩子交朋友。”
5. 教导,讲理,进行逻辑辩论,摆事实,用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传统文化里,我们的父母很擅长说教,苦口婆心):
“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
“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两倍。”
6. 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你就是懒惰,再勤快努力一点,会是这个结果吗?”
“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
“那样是很愚蠢,不成熟的做法。”
7. 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们感到羞耻:
“你这样就像个小宝宝,不像个小学生。”
“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
8. 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你就是在想方设法逃避练书法。”
“你那样说是想故意惹我生气。”
“你根本都没有认真读懂这道题目。”
9. 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长期这样,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一旦自己有一天没做到,会有心理落差,而容易自我否定和不认同;或者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迎合他人而行事,变得更有目的性而失去自我):
“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我认为你是对的。”
“我同意你的看法。”
10. 安慰,解忧,表示同情,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
“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11. 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喜欢英语?”
“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
“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他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
“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
12. 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话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边:
“别想它了!”
“好了——咱们谈点高兴的事吧。”
“咱们别在吃饭时间谈论这个问题了。”
“走吧!我们一起踢足球吧!”
以上这12种沟通方式,被称为沟通的“绊脚石”,是无效沟通。看看我们父母,很经常地,不经意间都在对孩子“扔石头”“贴标签”,而我们还依旧浑然不觉,因为小时候就是被父辈这样对待和教导的,所以,无意识地就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每一次你与一个孩子谈话,都进一步地定义了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每一条信息都向孩子传达了你对于他的看法。他会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副你如何看待他这个人的图画。所以,对孩子说什么和怎么说非常重要,不仅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最终影响到你和孩子的关系。上面的这12种沟通障碍,将会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内疚,自卑,觉得自己很坏,自尊受到伤害,将内心封闭起来,沮丧,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