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文字欲读书

原生家庭 ③ | 致讨好型人格:别愧疚,错并不在你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9人  武灵遥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臂弯就是他们的一切。

在上一篇文章里(更多内容,请戳:原生家庭 ② | 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我们发现,父母的责骂和殴打,会让孩子体会到不被爱和不被重视的感觉。

并且,一旦这种感觉在孩子的心里深根发芽,他们要么会不停地讨好别人,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要么会用否定,或是合理化等方式,来回避问题。

除了责骂和殴打外,我们也会看到,有的孩子从小就承担起了过重的家庭责任,美名曰是——「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和挑战」。

那么,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呢?

希望,你在读完今天的文章后,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01.

莱斯的故事

34岁的莱斯,是一家体育用品店的老板,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在咨询中,他曾反复告诉作者,在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有趣」这个词。每当他和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能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去,让他的女友立刻兴致全无。

尽管卖命的工作曾经给他带来过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却让他一再地和幸福擦肩而过—— 他的女友们先后因他的无趣而离开了他。

回顾他的童年,我们发现,他是家里三兄弟里的大哥。在他8岁的是时候,他的母亲就患上了慢性疾病。从那时候起,他便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的重任 —— 在他弟弟们出去打球的时候,他不得不留在家里打扫房间。不仅如此,他还要承担起照顾病中母亲的责任,不时地去安慰他病重的母亲。

当作者问起他的父亲时,他回答道「父亲经常出差,而且他对母亲的病情也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一般睡在客房里……这样的婚姻关系很奇怪。」

从莱斯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迫于家庭的压力,他成长得太早也太快了,也因此被剥夺了正常的童年生活。为了让家有个家的样子,他不得不去否认自己的需求,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顾别人,而他自己的感受则是无关紧要的

可悲的是,在他的照料下,他的母亲一直不见起色。

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总是困扰着他。

直到长大后,莱斯才终于在工作里找到了自己价值,并选择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里,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尽管我们都知道,孩子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是因为孩子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只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感到内疚,然后不断地逼自己做得更好。

然而,这是一个足以耗尽心力的恶性循环。

因为,开头就错了。

02.

孩子的权利

在电影《何以为家》里,我们看到了相似的情节。

男主角赞恩,一位年仅12岁的黎巴嫩男孩,因为自己的父母是一对没有身份,且找不到正常工作的难民,不得不承担家里的重担,靠着给杂货店老板阿萨德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

在年仅11岁的妹妹因为贫穷被送给了杂货店老板做「老婆」后,他愤而离家,但却因为另一位母亲拉勒的被抓,不得不承担起了照顾约纳斯,另一个婴儿的重任。

所以,在赞恩的脸上,我们看到不到同龄人的欢欣雀跃的笑,而只能看到充满着无力和愤怒和苦笑。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妹妹因为难产离世后,拿着一把尖刀冲向了「罪魁祸首」阿萨德,并把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孩子,也是人。

他们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并且,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要求家长正确地对待他们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探索自我。

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权做个孩子,有权在童年时期嬉笑玩闹,是率性而为。当然,在他们长大后,父母也应该让他们分担家务,并承担责任。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以牺牲童年生活为代价!

当孩子们不得不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时,他们只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长此以往,这群孩子将很难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和周围人的相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于是,等待着他们地(无论是幼小的他们,还是长大成人后的他们),将是无穷无尽的伤害,直到他们学会如何去爱自己。

03.

被剥夺童年的孩子,无底线对人好的成年人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

梅勒妮,一名四十二岁的离异会计,因为长年累月的睡眠不足,而瘦得触目惊心。

在她的叙述里,我们发现,她曾经和多位男人有过长期关系,但是,每次她挑中的,不是懒鬼,就是混蛋。他们花她的钱,住她的房子,却并不爱她。他们中的一个在外面养小三,另一个常常喝得烂醉如泥。

遇到一个渣男,也许你运气不好,但是,接连遇到渣男,你就得反思自己了。

随着治疗的深入,作者发现,在梅勒妮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比如,有人把汽车停在了他的停车位上,或者,他的弟弟考了一个低分。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然后放声大哭。

这时,她的妈妈就会离开家,留下年幼的梅勒妮来安慰如孩童般的父亲。

一开始,她很害怕,以为自己的父亲快要掉死掉了。但更多的时候,她觉得很难过,并认为自己不该做错事,让父亲不开心。并且,更糟糕的是,无论她用尽了什么法子,她都不知道如何让她的父亲开心起来。

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了。但是,无法照顾父亲的痛苦依然围绕在她的心间。于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拯救那些落魄的男人,并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她自己足够好——竭尽所能地去付出,去爱,去担忧,去帮助,那么他们一定会好起来,并会爱上她,就像她曾经的父亲那样。

讽刺的是,这些穷困潦倒,并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他们在像寄生虫一样吸干了梅勒妮的一切后,毫不留情地踢开了她。

可见,对那些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上的家长而言,孩子的感受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帮助自己承担起生活担子的附庸品罢了。

结果,这些一无所知的孩子,不得不学会用家长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来定义自己,并不知道如何与另一个人打交道。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备受困扰的家长,常常表现得像个孤立无援,或是不负责任的孩子,以激发起他们子女的保护欲。

不可否认的是,在与子女的交往中,这些「毒型」父母不仅成功地推卸了责任,还让孩子们失去了积极角色的榜样,无法正确地设定与周围人交往的边界。

幸运的是,除了做父母的情感傀儡,你也是可以选择的。

首先,你要明白,你是受到错误的逼迫而成长起来的。换言之,本该属于你的童年被你的父母剥夺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便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力量之源,把这一生里耗在父母和错误的人身上的精力,用来爱自己,并为自己负责。

注:思维导图来自武灵遥,其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