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经辩证说到舌相上的六经分区
2024-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医微尘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六经辩证?
六经辩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高度总结,是张仲景引用《黄帝内经》中六经的概念及其所属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的。
简单一点说,这个人得了病,首先得分阴阳,那么在分阴阳的过程当中,由于人体与邪气,人体的正气与病邪的邪气的消长关系的不同,而把阴和阳分成了三阴和三阳,而三阴和三阳合在一起就是六经。
邪气侵入人体,首先是最外层的太阳抵抗,太阳抵抗不了,就阳明,然后是少阳,慢慢的由表及里,阳气抵抗不了时,就得用阴了,先太阴抵抗,再少阴,最后是厥阴。其实简单的讲中医或者伤寒,浓缩成两个字就是阴阳。而阴和阳再把它分细一点,就三阴三阳,合起来就是六经。
所以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总纲的,从六经辨证里面,后世医家又总结了八纲,八纲辩证就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总结的,以阴阳为总纲,统摄了表里、寒热、虚实。
那么在舌相上,这个六经是如何区分的呢?
六经舌相分区是以三焦分区为基础的,按六经生理病理特点来进行区分,上下焦同属太阳少阴,中焦左右两侧同属少阳厥阴,中焦中间部位属阳明太阴。
六经为病在舌象上的显现,其实既可以是所属区域的异状,也可以是整个舌相的异状,如阳明腑实证,就可以表现为全舌的舌质红,舌苔黄,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舌的中心区域。但是在阳明经为病时,常常会出现舌中阳明经部位的光红无苔,甚至是一条宽的红线带出现在舌的中线两侧。
少阴太阴虚寒主要表现在中下焦区域的凹陷或者隆凸(寒凝固结),舌质颜色较淡等,常常同时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