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纤雨-人生游戏
人生大抵要经过四个阶段:“ 我不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好。”
处于“我不好,你好”阶段的人,在生活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们处于“悲伤的自我儿童状态”,常常玩三个游戏:
1.我真不幸
2.可怜弱小的我啊
3.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
记得以前看选秀节目,最讨厌的就是“比惨大会”,似乎谁的经历更惨,谁就能获得更高的分数,以此能留在舞台上。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观众们越来越不买“卖惨”帐。
“惨”,即不幸,却在这些人的口中似乎成为一种荣耀:“大家快来看啊,这是我的不幸。”
“我真可怜,真的。”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然后你会发现,有些人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却告诉他无可奈可。此时你可以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而第三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常见。这类人自己把生活搞得一团乱,就是想看别人能容忍自己到何种程度。一旦别人无法容忍,他就会说:我早知道你会这样,证明我真的很差很蠢。
就比如,女人要抓老公chu gui,老公本来没chu gui,但每天被老婆查来查去,一不小心就犯了混,最终被老婆发现,于是老婆大叫着说:你看,我就知道你一定会chu gui,我就知道你不是真的爱我。
这类人通常容易陷入抑郁悲伤,最极端的情况,是zi sha。
而处于“我好,你不好”阶段的人,在生活中扮演“施虐者”的角色,他们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也常常玩三个游戏:
1.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
2.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
3.你怎么敢?
记得以前看《死亡诗社》,一个孩子真心爱着表演,想要去表演系,而他的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立刻将他带回家里,告诉他:你明天就得去参军。
为什么?因为他违抗了他做父亲的权威。
孩子悲伤地抚摸着自己表演的道具,半夜绝望地zi sha了。
父母却不认为是自己的专制害死了他,反而认为是学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教唆。
还有最近的热点新闻,母亲在“送猪肉”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听从过女儿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忽略她的感受,最后令女儿崩溃。
母亲说:我给你送十斤猪肉吧。
女儿:不要。
女儿再三叮嘱确实不要:我不爱吃你冻了的猪肉,有需要我会自己去买。
母亲:好的。
然后冷冻猪肉仍然漂洋过海,变成包裹到女儿手中。
关键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这一生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女儿终于忍不住大哭。
可即使如此,母亲也没觉得自己有错,反而指责女儿:怎么,我对你好我有错了?
这类人通常容易愤怒,最极端的情况,是mou sha别人,以他们这独有的可怕方式。
警惕这种“人生游戏”,不管哪一种,都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