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图书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105bc67c4b2be3e2.jpg)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太熟悉的景或物,常会熟视无睹,就是你天天从那条路经过,你看到那几个字,也没有想着走进去一探究竟。
今天出门,走过步行街,枯卷的黄色落叶四散,偶尔踩在脚底有种脆裂的声音。突然惊见远处的山啥时候已变成了白色, 山里下雪了,这预示着冬天很快要来了
站在三楼远眺,至少三种混搭的颜色,黄灿灿的树叶、绿色的草地、依然绿的近山起伏,再往深处环绕着雪山。 同框取景,有那种特有的秋冬之间凝固的时节之美。
扯远了,其实我上班的地方,毗邻图书馆。里边长什么样呢? 书多吗? 一次也没有进去过。
我记得这图书馆几十年在另一个地方,恰恰在我以前住的那幢楼的对面,仅隔一条马路的距离,我没有去借过什么书,看来我也不是什么好读者。忙碌的日子里,读闲书是“犯罪”,是一种奢侈。
叶公好龙了好多年
那又怎么开始阅读的呢,大概是疫情三年的停滞,大把时间突然有了,焦虑不安的,没事要找事,填充化解,投入到让心理平衡的出口,一扇门就此打开……
朝暮之间,明明时光挡不住地往前流,可又有一股逆流,好像在往回溯走,重返我的学生时代。
当然,现在的读书成了很私己的事。毕竟,相处在身边的人好像没人去买书看书。
恐龙蛋例外,一滴水例外,前者是爱买,但从不外借;后者是舍不得买,基本是借书,她是最早去图书馆办了借阅证借书的人,手提包呢,都是要刚好充足容纳一本书的大小才行。
我记得她有年回老家,坐火车路上好几天,为了旅途中打发时间,到我这儿来看看有没有什么书,拿走了两本,有一本还是我新买的严歌苓的《角儿 》,还没来得及看呢,(那时刚看完电影《芳华》,突然对严歌苓产生兴趣 ) 我嘱她回来后还我 …… 后来,好久,是还了,只不过变成了余秋雨的《慢读秋雨》。
她有次给我看从图书馆里借出来的书,忘记是什么书了,我说,那里能有什么书呀,估计都是些十几年前的老书吧,好看的新书有吗?
我还真有点怀疑,到底有没有值得一看的书。想象着,那种陈腐、破败、残缺……
直到,直到前几天恰好认识了图书馆的负责人。
结果今天我一提,她就爽快地带我去看看,“周日还有上班的吗?” “有呀,周六周日不休息,有值班” “刚好办个借书证,用身份证 ” “ 现在不要钱 ” 这么好,我心想。
关键是,后门一出,有个十几米就到了图书馆大门口。哇,没想到这么近。
一楼,二楼,三楼,借书处在一楼。左、右敞开的门,可以瞥见一排排书架上的书。
办了个借书证号
时间紧凑,面对着这些书们,一时我还有点眼花缭乱,心跳加速呢。
很快选了2本,拿了出来,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借书。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毗邻图书馆,我大概赚了。
是为记。
2023-10-15 风铃手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b69e31eff88ae10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