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历练,妇产科医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读《只有医生知道3》
推荐指数:★★★★
终于把张羽医生的这套书《只有医生知道》读完了,现在出了三本,虽然不知道是否会出第四本第五本,但我一定会支持的。前两本的读书笔记参见如下链接: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2287/cc1830a8ff6171ad.png)
一样精彩的故事,一样苦心唠叨的妇产科常识和只有医生知道的知识。很显然,作者的文笔有所精进,更流畅更清晰更有趣更和谐的把医学知识贯穿在了真实发生的病房故事里。读来令人动容,且具有说服力。坦白说,这套书的干货是呈递减趋势,但可读性是增加的了。
这本书里,张羽医生披露了自身的剖宫产经历,并对手术中的意外进行了探讨。展示了另外专门给人牵线搭桥的“医托”这个行业,令人开了眼界。另外还讲述了受聘澳门山顶医院担任妇产科医生执业两年的经历,进一步对比了中外医院服务理念的不同,同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可惜如何反思,也改变了国内短期糟糕的就医环境和软条件。
虽然大国崛起,医生的水平及医院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家先进国家医院差,但软环境实在是糟糕至极。仔细想想,其实作为普通老百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有钱的去私家医院,服务绝对一流;有势的自然有专人照顾,只等专家登门就好。
就我们自己来说,三甲医院专家资源紧张,床位紧张,病人多,一天要看三十四个病人,医生哪里有那么好的耐心给每个病人望闻问切,基本上都是三分钟解决战斗。医生确实辛苦,我认识的一个阿姨是个专家,基本一天根本闲不下来,中午随便吃点饭喘口气,一个上午连个厕所都不去,水很少喝。其实还是有不少医生态度都蛮好的,态度差的服务差的更多的是小医生,急诊医生等。跑了几次急诊后,我就跟老婆说,去医院看急诊,碰见什么样的医生全凭运气。
人这一辈子,吃五谷杂粮,哪里有不生病的。面对医院选择,医生好坏有时候我们无法抉择,只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主动配合,相信科学和医生,而不是所谓中医和听说,我们就算了尽了最大努力。
最好的东西不独来,他伴随所有的一切同来。
书的结尾提出了一个中国人比较忌讳的话题:死亡。每个人都会衰老,都会面对死亡。她从医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对待死亡,可能让一个人有尊严的死去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已经无药可治还要插满管子进行抢救。提醒家里的老人在还清醒的时候留下遗嘱和“生前预嘱”是给我们每个人善意的提醒。
最后,还是整理一下相关的笔记,供参考:
1. 产后补血补铁王道是吃肉,吃红肉——牛羊猪;而不是听信中医所谓的菠菜和大枣。喝汤补钙也是误区,大量蛋白质、铁、钙都还在肉里,汤中除了脂肪和盐还有大量嘌呤,是通风病人的大敌。
2. 传统坐月子讲究门窗关闭、不出门、不刷牙、不洗头、不洗澡,这些都是落后的健康观念。产后长期不活动,下肢会形成血栓。为了预防血栓,医生会针对高危产妇给予“手术中和手术后穿医用抗血栓弹力袜来促进静脉血自下向上回流”。妈妈也要多在床上翻身,多做绷脚尖、蹬脚跟动作,还要多进行按摩。
尽早让孩子吃奶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 。吸吮乳头有利于刺激母亲产生催产素 ,这是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帮助子宫复旧的最好方法 ,而不是吃益母草 、喝各种名贵中药煲的汤。如果是顺产妈妈 ,争取在孩子一出生 ,就把他抱到怀里让他吸吮乳头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 2 0- 3 0分钟时间里 ,吸吮反射最为强烈 ,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 ,大多数宝宝都已经做好准备 ,急于吃到妈妈的奶水 ,不要错过这个黄金时间 。
3. 妊娠纹的多和少、轻和重,最重要是看个人体质。 控制妊娠纹,重要的不是抹油,而是控制体重,适量运动,让孩子不要在短时间内长得太快太大。
4. 产妇和孕妇可适量服用止痛药,例如最常用的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这是全世界应用最广安全性最高的非处方药物。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7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