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阅读经历
昨天下午在多抓鱼下单的书,今天发货了,看到“揽收”两个字很开心。
早上给公司买消毒酒精时,店家告知往苏州的快递停发了,所以我主观地以为书要等苏州疫情结束才会发货。
这是今早的小确幸。
最近的小确幸就是看另维的《每一天梦想练习》了。
好久没有碰到一本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了。
本来多抓鱼上的书我犹豫了很久,看到另维这本我就下决心要把它带回家。
拿到手后,我要把它作为案头书经常翻翻,提醒自己:主动+热爱,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在农村读的小学,直到六年级下学期才转到市里。
那时候的小学,课外书这个概念很浅。六年级时,新学校建成,搬进去后才建了阅览室。但是我们要学习和考试,阅览室几乎等于摆设。
我记得当时看到那些课外书,感觉很新奇。尤其是国外名著,拿在手里会有一种“终于和电视里的学生有一点相似的了”的感觉。
可是那时候全心都是玩,哪有心思坐下来看完一本书。只要分数考得高,谁管我们看不看课外书呢。
年幼可真是无知,还无畏。
初中时,学校要求买一套课外丛书,不记得多少钱了,只记得妈妈心疼钱,不想买但是被强制买了。我看了一部分,没看完。
高一时,我找到图书馆,看着一排排的书架,心想:终于可以像电视里一样,逡巡在书架之间,随手拿起一本书,既文艺又优雅。
可惜太长的登记台粉碎了我的梦。
想要借书,把书名写下来,图书管理员会按着书名去找出来给你。
太不诗意了。
书还没看完,期中考试先来了。备考时没时间看书,我便偷偷在周日的早晨躲在被子里看。
看得津津有味,乐不思蜀,结果妈妈说我不务正业。
一顿劈头盖脸地骂。
从此我知道,在妈妈眼里,课外书=闲书=无用的书,会浪费我学习的时间,我也就慢慢不借书了。
最近与书结缘是在205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应该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还摘抄了好多页。
不过只记得2点:
1.难过的时候,只要做出微笑的表情,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因为人不可能一边微笑一边抑郁。
2.多说正话。例如把“你为什么不这样做”改成“你可以这样做”。
那个摘抄本不知道塞在哪里,后来认真做摘抄的是《岛上书店》。
曾一度把它引为本命书。小书柜里存着一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