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感动——参加国庆阅兵是我一生荣幸
参加国庆阅兵是我一生荣幸
张范津 朱凌霄

若不是邢台报社李瑛主任电话告知,若不是我们亲自登门核实,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于1956、1957连续两年参加国庆阅兵,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特别是参加了堪称向相隔11年之后召开的党代会——“八大”献礼之作的1956年阅兵。
在人们的心目中,李文行相当年是南宫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粮食局局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领导,现如今则是一位老有所为的退休干部,怎么会与军旅、阅兵相联系呢?
于是我们便从入武参军开始了采访话题。
“突 击 入 伍”

1955年12月上旬的一天,已是晚上10点多了,正在为县长的警卫员唐献华应征入伍送行的李文行,被县委领导叫到办公室,向他郑重宣布明天一早入伍当兵。年仅19岁的李文行被这一决定搞懵了。原来这年征兵,临行前预定的10个农民兵没来报到,天已经很晚了,再找兵源来不及,于是县委临时决定从机关大院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中选调,李文行正好被选中。他听了领导的解释长出了口气,只提了一点要求,不要告诉家人特别是新婚的妻子,怕他们思想转不过弯来,哭哭啼啼自己上不了车。于是晚上11点多县委办公室组织了一个欢送会,早晨5点在会议室前合影后,换上军装便登上了北上的汽车,应征入伍了……
梦中请战

“我们部队,是北京军区炮六团,这是一个优秀团,各项工作都是在军委挂号的,团长朱琳据说是朱老总的亲侄子。”李文行不无自豪地回忆着往事。
这年4月李文行所在的炮六团一接到参加国庆阅兵的命令,便立即沸腾了。战士们跃跃欲试无不想一步跨入阅兵方阵的行列。尽管要组成一个方阵,全团得多数人参加,但毕竟不是全部。尽管团长讲去者光荣,留者光荣,然而战士们谁又不愿争取去的光荣呢?李文行心里敲起了小鼓。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梦中他竟向团长请战“报告团长,这次受阅一定让我参加,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挨着他睡觉的班长把他叫醒,才再次回到了现实。为此还在战士们中间留下了这样一个话把。讲到这里,李文行不好意思起来,忙把话题打住了……
智闯四关

要想进入受阅方阵谈何容易,起码要通过四道关口。李文行神情凝重,又回到了当年那激烈竞争的岁月。
“政治关咱是最有把握的,贫农出身,党员,没任何历史问题。身体关,最直观,也最实际。为此,团里制定了许多否决条件,如身高在1.65至1.75米之间,太高、太矮了不行,太胖太瘦了不行,四肢不灵活的不行,驼背斜肩的不行。一个战士因为镶了一颗金牙也被卡了下来。尽管咱个子不高,但已达到了1.65米的标准,五官端正,所以这一关我也算顺利通过了。为了闯过军事关,我冒着挨批的危险,夜里起来偷偷地练习基本动作,熟记基本要领,也拿了下来。”听到这里,我们暗自为他舒了一口气。
“第四关是领导关,这是变数最大的一关。为了把好这一关,团参谋长亲自下到我们连里选人,他要求每个人都作一个表态发言。我毕竟有四年党政机关工作的经历,受领导言传身教,因此,说起话来还算有些水平。这天我谈了坚定‘三个意识’,一是党的意识。这次阅兵有特殊的意义,是向八大献上的一份厚礼,我作为一名党员非常渴望参加阅兵队伍;二是光荣意识。参加受阅部队,接受毛主席检查,是连队的光荣,是军人的光荣,也是家乡的光荣;三是天职意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服从首长安排,能参加国庆阅兵高兴光荣,在驻地留守同样高兴光荣。”发言后团参谋长特意让他出列,询问了姓名、入伍时间,并当场表扬了他的认识态度。三天后,李文行被列入了炮六团受阅人员名单。
实地观摩

确定好参加阅兵的人选后,团里很快进行了编队,6月18日从藁城驻地开赴北京,进行封闭式训练。训练大至分三个阶段,第一是基本动作训练,第二是持枪训练,第三是分列式训练。特别是第一阶段最艰苦,此时正值伏天,又是初训,不论心理素质,还是体质体能,都还没真正进入状态、适应环境。为了看清每一个人的动作,也为了加强体能锻炼,最初的一段时间部队要求战士在阳光下穿跨带背心,小裤衩训练。由于天气炎热、训练强度大,战士们多数出现了晕倒现象,多的三、四次,少的一、两次,李文行也晕厥了两次。面对单调、重复、艰苦的训练,战士们的信心和热情在弱化,甚至有的战士私下里发牢骚“我们还能过天安门吗?”。
针对这些问题,团首长选派了包括他在内的29名训练骨干去八达岭,现场观摩南京军事学院将军方队的训练。将军们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刻苦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鼓舞了前来参观的战士。回到驻地,他们分头谈观感,表决心,李文行激动地对战友们说“人家年龄大、资历深的将军们还那样刻苦训练,我们这些年轻小伙子练不好对得起谁?”信心和热情回温了,全团上下的士气再度高涨了起来。
总理“预审”

正当他们热火朝天训练的时候,8月中旬的一天,周总理陪同来华访问的外国贵宾来到炮六团训练基地。“当时,正赶上我站岗,总理微笑着从我面前走过。”李文行深情地回忆着当时情景。
“外宾们参观了驻地,观看了我们的军事训练,赢得了一次次热烈地掌声。”可以说,这次检阅既是周总理对他们团训练成果的肯定,又是国庆阅兵前的一次预审。大大鼓舞了全团上下的士气,增强了刻苦训练积极迎检的信心。李文行本人,也为能有机会这样近距离、面对面的见到周总理而感到莫大的荣幸。说到这里他眼里竟盈起了激动的泪花。
雨中受检

经过两个多月的驻地训练后,从8月底开始,便由白天驻地训练改为夜间天安门广场前实地训练,一般从21:00开始到凌晨3:00结束。经过实地训练,使动作更加标准,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间更加精确。到9月25日停止了一切训练,开始在驻地整理内务,擦枪、擦炮,这是最难熬的五天,尽管没有训练的压力,但心理压力却在增大,就象小孩子盼过年一样,恨不能一下子来到这一天。
在等待中10月1日终于来到了,这天他们凌晨4:00到达天安门东侧指定位置,6:00整理队列,7:00早餐,三个面包、两个鸡蛋、两个苹果下肚后,经简单休整,8:00整理队列,进入阅兵状态。不久天阴沉下来,浓云滚滚,这时从方队前排传来了“对口令”“不管雨下多大,精神要集中,要领不能忘,动作不能变,问题不能出,眼睛不能合。”10:08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阅兵式现场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向毛主席报告后,大雨中阅兵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乘敞蓬车检阅。之后分列式阅兵开始,他们团一门门大炮在“斯大林100号”牵引车的牵引下,由东往西从天安门城楼经过,正步走、平视前方、右摆头45°角、行军礼,他们丝毫不差地完成着每一个规定动作,走过了天安门,走过了历史的庄严,走过了人生的荣耀。
衣服被大雨淋湿了,眼睛被雨水打红了都不足惜,让李文行抱憾终生的是在通过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没能近距离的目睹毛主席的尊容伟貌。他解释说:“天安门城楼很高,按规定45°角摆头,坐在炮车上根本无法看到城楼上的主席,看到的只是观礼台上的人。”
1957年受阅时他想违规向上望一眼,但心中的军纪军规约束着他,仍未能实现这一心愿。
人物档案:李文行,1936年7月生于南宫县苏村镇尹昌村。1951年9月于本村任民办扫盲教师。1953年7月在苏村区委会当通讯员。1955年10月调县委会。1955年11月入党。1955年12月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炮六团,历任战士、班长、文书。1958年4月转业回南宫县委会,历任县委通讯班长、县人委人劳科副科长、大村公社武装部长、农代会主任、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粮食局局长、南宫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人大主任。1997年4月退休,现任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