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位好妈妈

平时喜欢和一些孩子优秀的家长聊天。一是积累成功的案例,整理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二是丰富自己对一些家庭教育原则的理解,同时也能给到有需要帮助的家长一些被实践证明过可行的经验,增加家长朋友们在科学育儿道路上的信心。
昨天就和这样一位幸福的家长朋友聊天。
这位家长朋友的孩子去年考上星海音乐学院。
她说她的孩子中考的时候文化分数线刚刚上侨中。
不过她的孩子自己做了个决定,放弃读侨中,选了三中读音乐特长。
虽然我的家长朋友不是很愿意孩子读特长,对孩子放弃侨中也不是很理解,但是既然孩子自己做了决定,那就尊重他的选择。
再说,孩子自己分析也很有道理:以他的文化课的成绩考到重本院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是考音乐特长,他的文化课成绩就非常有优势。
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决定:三年后他成功考入星海。
也许有人会疑问,这个孩子以前应该有音乐基础吧,没有音乐基础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实际情况是这个孩子没有学过乐器,完完全全是零基础。
我听到这里,我惊呆了。
我见过一个在高二的时候零基础学习美术逆袭的孩子,但还真的还没有见过在高一音乐零基础开始,并且能够考上星海的孩子。
虽然我也曾经建议过一个高一从音乐零基础的孩子独特长,最终考到一个不错的音乐学院,但是这位孩子花了不少银子到校外找老师培训,考前还要集训。
而我这位家长朋友的孩子高中三年没有额外请音乐老师补课,甚至考星海前也没有到广州集训,他完完全全靠自己根据学校的要求去努力达成。
我很好奇地问是怎么做到的。
朋友说她儿子很多时候都是早上5点起来练琴,学习有规律,三年如一日,就成了。
听起来太简单了!
道理都懂。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知道如何做,然后守住寸心,有节奏,有规律地每天进步一点点,真的不会很复杂。
但做起来太难了!
难的原因是在于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压力下往往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还没有坚持几天,就放弃。周而复始,便形成"努力——放弃——再努力——再放弃"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的强化,就沉淀在潜意思里面,难以根除。
这位家长朋友的孩子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通过实际行动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我带着疑问继续深入了解。
原来,我这位家长朋友对孩子很有耐心。
虽然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算是很优秀,但是她很少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反而是很尊重孩子的选择,享受和孩子成长的过程。
她说虽然孩子当时选择走音乐特长的时候,心里有些疑虑,但是既然孩子做了选择,就义无反顾地支持。
她还特别提到孩子小的时候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特别是小记者训练营,给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信的锻炼带来很大的帮助。
我这位家长朋友还很开心地说现在孩子虽然是大一,可是已经能够用自己的专长解决在学校的伙食费用。
我感受到这位家长朋友的幸福与骄傲。
也许她不知道深奥的教育理论,但是她很会用朴实的生活原则,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雕琢出清晰的自我认识,锻炼坚毅的品格。
这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如果在焦虑孩子的学业成绩的家长,可以参考这个家长朋友的做法,帮助孩子长成他们应该长成的样子。
家庭教育很多时候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帮助孩子独立有主见,坚韧抗挫折,乐观有好奇。
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收欢迎,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