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讲课
作文讲评课经常上,可像今天这样的评讲还是头一回。
前两天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颇受启发——作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正好学校安排了公开课,我就打算趁热打铁,在公开课上露一手。
全班学生写的第五次作文是这节评讲课的文本依托,课堂上所展示的"亮点"、"问题"和"训练点"都出自每个学生的作文。我把整个评讲划分三个环节:一是"欣赏",二是"抓错"、三是"训练"。欣赏环节又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欣赏"题目",先叫学生读自己写的题目,再让每人找一个最喜欢的题目,并说说理由。二是欣赏开"开头",归纳出三种不同的开头方式。三是欣赏"细节",从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联想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中体会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抓错环节选取了学生作文中的五个共性问题来展示,"粗心"病人人都有,"我"病和"地方病"主要存在于中下学生,"想"病和"说"病虽为全班共有病,但教学主要针对中上学生的表达提升。训练环节就一个点展开,即对话提示语中"说"的多样表达。先集中展示带"说"的对话,感受死板、乏味;再出示"说"的不同替代对话句,感受其灵话、生动;最后由教师即兴表演,学生头写"对话"。
上这样的作文课,课前准备必须非常扎实、充分。每一本作文都得挨着读过去,读完后,要认真思考,想清楚从哪些方面展示"精彩",共性问题有哪些,本节课最需要反馈哪几个,训练点是什么,怎么练——这些想不通、想不透,下面的工作就没法进展。一切都想明白了,就该再次翻开一本本作文,从中挑选相应句段,按类别记录下来,这是最费功夫的一环。最后一项准备工作,就是把那么多记录下来的文字逐一输入到电脑,制作成PPT。
如我预料,作文评讲课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总结了一下,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上展示的所有内容都出自学生之手,学生一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大家欣赏、学习,自豪感爆棚,课堂气氛顿时变得热烈、有激情。更重要的是比起从书本上搬来的例文,学生更愿意接受身边同学的"作品",更容易被影响。展示出的"亮点"在学生(尤其作者)心里得到了强化,今后写作中必然会格外注重发扬光大。即使以"问题"出现的文字,也因为来自学生本人或触手可及的同伴,印在脑海中的记忆会更为深刻,下次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避开这些"坑"。
第二,"抓错"环节展示的问题,有些平时也提醒过,但没多少效果。这次对不同问题分类集中展示,是将原有问题放大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震撼,增强记忆。另一方面,给不同问题起了形象的名字,"我"病、"地方"病、"心想"病……对学生而言,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会加深记忆。
第三,"训练"环节与"抓错"环节的"说"病前后贯通,形成了对比,让学生轻而易举发现提示语中"说"的变形比"说"本身有魅力,且能直观地学到如何用其它词句替代"说"。最后以老师现场表演,学生口头"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强化训练,刚好水到渠成。
第四,作后讲评比作前指导更有效。作前指导是在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教师缺少指导依托的情况下,教师一厢情愿的指手画脚。要么指导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么老师讲的,学生不能完全领会。作后讲评是学生"下水"体验后的教学行为,老师指导时,学生方能产生"共鸣"。再说,蓝本是自己学生的作文,讲评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