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是一位有手腕的领导人
清朝末年一直是中国近代的屈辱史,被列强瓜分,内忧外患,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慈禧正是在这种大局势下掌权。一直以来对于慈禧的评价大多贬多于褒,如何评价慈禧太后,不应该片面针对于某一方面去评价。评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看她上台时这个国家什么状况,她退位时这个国家又是什么状况!
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大清王朝正处于四分五裂之际,即将土崩瓦解,太平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英法联军的大炮已经架到了大沽口,京城被攻破。再加上大清是少数民族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
慈禧垂帘听政以后,清王朝迅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内政方面,奕忻作为顾命大臣,和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大臣一道,成立总理衙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外交方面也是可圈可点。袁世凯去朝鲜当了太上皇,虽然对法国战胜,但实际上却签了一个失败的条约,但毕竟稳住了局势。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咸丰时代闭关锁国的迹象,开始真正的开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正因为有了当时的改革开放。清王朝有了同光中兴。清王朝打造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后来民国几十年都没有比上这支海军的实力,修建了第一条铁路,架起了电报,通了电话。
很多史学家或是爱好者,喜欢把这些定为曾国藩的功劳,定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甚至说奕忻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当然不假,但如果没有太后老佛爷作为帝国的掌舵人做出决策,这些事很难推动的。正如维新变法没有取得慈禧的同意,百日时间便烟消云散。
比如说,左宗棠抬棺决战收复新疆伊犁,这是在近代以来特别罕见的胜利,左宗棠自然是英雄,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进行口水大战时,正是慈禧太后做出了最终收复伊犁的决定。
慈禧太后作为兰贵人出生的西太后,在大局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洞见,在官员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手腕,她能让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才为他卖命工作,本身说明了它控制局势的能力,而她用人和前朝也大有不同,她不是靠残酷的特务统治,也没有卸磨杀驴,在同光中兴时期为大清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名臣,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善终。
这源自慈禧本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态度,慈禧没有多少文化,批起奏折来也是错字连篇,但受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响,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思想非常重,这在整个的皇族统治者里面,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一种优良品质。
但老佛爷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甲午战争以及义和团这些事情上并没有把握住,其实这和整个统治阶层强硬派和保守派变得非常强大是有关系的。尤其是义和团运动期间,有人给慈禧上了奏折,认为洋人要把她拿掉,这是她向世界十一国宣战的重要理由,后来才有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以后,帝国迎来了最后十年的辉煌,其实在辛亥革命前,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在预备立宪的方面还是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能做到这一点,知错就改的确不容易。虽然慈禧没能改变大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至少在她执政期间保证了清王朝的延续。
所以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需要公平、公正,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才是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