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有好好和自己对话了?
论语很早就教会我们这个道理:“吾日三省吾身。”
现实是这个世界太忙了,生活琐事等着你,家里的猫生病了等着你,微信几十条“未读消息”等着你,明天的工作等着你…赚钱已经很不容易了,生活更是这样,哪有时间去“三省吾身”?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坐在车里发呆?点赞最高的答案是: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与下班后开车到家却静静坐在车里一样,无论是何种身份的人,都会在忙碌之后选择适当放松自己。放松和放纵并不一样,放松是审视自己的时机。
让人感同身受的是,小时候放学回家,我也喜欢走得慢一点。看看人来人往的街道,和小伙伴打闹嬉戏,或者蹲下来研究花花草草和蚂蚁小虫……
我不想那么快就回到家,经历日复一日吃饭——写作业——睡午觉的过程。只有走在路上的那些时间,我才是一个快乐的孩童,而不是一个老师眼中优秀的学生和爸妈眼中听话的孩子。
这种情况就是“状态切换”:从老板、员工转换为丈夫、父亲,从学生转换为孩子,中间的过程是让你平衡自己身份的时间。就像“超人”克拉克每次需要变身拯救世界的时候,都会钻进电话亭,换上服饰才能变身为超人。
利用一些自我空间去审视和调节自己的人并不是矫情,相反,他们是高情商的人,懂得如何化解情绪,然后去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常常会在别人的眼中产生一个固有印象:学霸、傻白甜、理工男、精英白领、成功老板…但这个形象是别人赋予你的,真正的你并不一定就是这样。
多样化的责任感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有多重的性格。如果无法平衡这种性格差异,也许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人间失格》中,主角大庭叶藏在手札中记录:
“我总是对他人感到恐惧,甚至瑟瑟发抖。同时,我对于自己作为人的言语行动没有丝毫的自信,便将自己的个人烦恼隐藏于心;一味地隐藏自己的忧郁、神经质,拼命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性格。我逐渐成为了一个滑稽怪人。”
大庭叶藏最终选择自杀。《人间失格》发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投水身亡。
去年,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在旧金山金门大桥跳桥自杀,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轰动:在外人眼中,平时活泼开朗,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前程似锦的一个女孩,有什么理由要自杀?
国内的群众清一色是不相信的声音。这股质疑的浪潮持续了很久,一度被怀疑是他杀的案子终于在今年有了结论:
唐晓琳的导师Saveez Saffarian对她施加了过大的压力;
她的学习课程被推迟,毕业似乎遥遥无期;
她所负责的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有超出预期的工作量,经常需要深夜和周末在紧张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研究;
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内部不和谐,实验室成员会因物质和资源方面的使用分配而争论,导致分裂;
学校没有对学生签证提供保证,导致唐晓琳的学生签证中途失效。
……
这一切的困难,都藏在她“国外名牌大学读博”的光鲜外表背后,然而没有人知道,可能也没有人相信:你那么优秀,还跟我们这些底层群众喊苦?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真的懂你。当自杀者与世界对话,没有人理解;当他们与自己对话都已经无法排解情绪,他们选择与世界诀别。
生活很苦,每个人都需要戴着面具活着。生而为人,不可能不承担责任,但你总得有个脱下面具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排解负面情绪的空间,继续迎接生活的美好。
当然,开车回到家,留在车里也许不是因为什么狗屁的思考人生,而是电台相声太搞笑了,想要听完再回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