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的很辛苦,但好像也并不幸福
我们的生活圈子中似乎都有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忙碌奔波,似乎一刻不得闲,生活的努力又认真,但好像还是活的不那么幸福。
似乎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从小我们就被家长老师教导—你现在过的辛苦一点,是为了以后你可以生活的幸福一点,从小我们就被告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的勤奋将会成为你将来能拥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前提。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会主流也开始以“活得辛苦忙碌、无暇享受生活”作为衡量一个人优秀勤奋与否的标杆—在学校里,老师总会大肆褒扬用功读书、努力学习的学生,即使他的成绩并不算太好甚至中游偏下;而那些平时活的轻松自由、行事常与学校规章制度相背驰的学生,即使成绩再优秀,也不会是老师重点表扬的对象,甚至还有可能被作为“耍小聪明钻空子”的典型拿去全年级批评。
这一切在学校这个小世界似乎顺理成章,这么多年以来,也从来没有改变。
但出了社会,慢慢发现这个社会似乎并不是看你的用功努力程度来决定你的成就的,你即使终日忙忙碌碌、奔波操劳,倘若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顺利推进的过程、闪耀夺目的成绩,那你终究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按部就班拿死工资的打工族。但倘若你工作效率特别高、业绩特别好,即使你准点下班拒不加班,我想你的老板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意见。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利益至上。
没有人会因为你加班熬夜就心疼你、担心你,也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自尊心是否受挫,更不会有人因为你整日都忙忙碌碌奔波不断而犒劳褒奖你。所有人都跳过步骤过程,只看最终的结果、最后的效率,你只有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才会得到所有的奖励和安慰。
我高中班上有一个女同学,上了高三开始就特别努力学习,平时上课坐的端端正正的,笔记也是记了满满一本,更别说什么课外辅导书、培优练习册了,在她的桌子周围你都能找得到。中午午休时间大家都累得趴在桌子上睡觉,就她仍然在笔耕不辍的写作业。而平时的课间,你也总能在教室讲台、老师办公室看到她追着老师请教问题的身影。
看起来她终日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甚至于你每回在路上遇到她,她都不是急着回教室做题,就是急着去办公室答疑,你几乎都很难有时间和她打个招呼寒暄几句。
就是这样忙碌到让老师一再夸奖努力的学生,就是这样一再被我们班视作为勤奋学生代表的人,她高三的月考成绩却没有直线上升,反而一次比一次差,后来甚至退步到了从前都不会差到的地步。
这点曾一度让老师同学觉得匪夷所思,但也从来没有人去质疑过她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他们都一次次的帮她找理由找借口,要不觉得她是那天考试发挥失常了,要不就是觉得只是这次考到的题目她没有复习到。
他们千方百计地帮她的失败归因,大概是因为谁都不愿意承认—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们都害怕这样直接而残酷的真相,害怕那些亲手煲煨的鸡汤谎言被戳穿,于是开始试图寻找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来支撑自己和他人能继续走下去。
其实女生失败的原因我一直都看在眼里。虽然她看起来每天都很认真努力的在学习,但是她的效率真的低的令人发指。她的确每晚都会刷题挑灯到深夜,但是她的晚自习常常都以发呆愣神告终;她也的确会追着老师去答疑解惑,但是她问的问题、问的方向一直都不是老师授课、大型考试的重点;她也的确争分夺秒在学习—连午休都是边啃面包边做作业的,可是午休不休息,她下午听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样她就还需要课外花出大把的时间来预习复习,这样也才只能勉强应付考试。
所以,她其实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认真很努力,但真正的效率和努力程度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她整天看似都在为学习奔波忙碌,没有一刻是放松下来享受生活的,她活的那样匆忙而辛苦,但好像也没有很幸福。
最后,她考上了一所省外的二本大学,这个结果让老师和班上同学都很吃惊,但只有我和她知道,这是必然。
因为她的忙碌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效率,当然也就不会有惊人的成绩眷顾她。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本电影,里面说:“女孩子生活的折腾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会很辛苦,但也不一定会不幸福。”
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想到了她。一定会幸福吗?我看未必。那份折腾倘若是命运的安排便也只能顺应接受,但倘若是自己的选择,那只能说自己太会给自己使绊子,选择一条舒服的人生之路有什么不好的呢?非要显示自己能扛得住挑战、经受的住打击?生活本就不容易,能过舒服的好日子是多么幸运。
我的理想生活状态是—勇敢而高效的完成生活给予我的挑战,然后将人生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享受生活的乐趣,去攀岩,去旅游,去阅读,去做一切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而不是将人生全用来应付生活的答卷,将自己的生活挤得喘不过气来。
要知道,生活就像一个欺软怕硬的坏人,你过的很辛苦,它也不一定会让你幸福。不如减少那些无谓的辛苦和忙碌,去过舒服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