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云南乡友文学风向标书法

亲人远念和大观楼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1人  不熟的果实最好

其一

常逢远念叮咛久,

得似儿时慰诲勤。

难有华年长在侧,

提防白雪上青云。

近体诗 《文》韵

又是一个以亲人作为主题的节日。我儿时离开老家远赴云南,和故土的纽带更多系于信件。当时离别的场面令人伤感,逐渐被信尾长辈的“望及时添衣”或者“即回信,以免远念”所冲淡。这既让我感到温暖,又好像按时回了信,即可完成这血浓于水的联络。于是我在勤快或慵懒的书信节奏里生活,这也是一个孩子成长的一般旋律。

在某个时刻蓦然回望,长辈们或离开或变得老迈。我们这时才明白,那些信件里的“以免远念”始终跟随身边,离别的情绪被过来人附着于这些质朴的短语,填满了思虑、祝福,还有无可奈何。这就是逃不开的“远念”。

一代代人这样承续,也往往伴随下一代人的迟迟领悟。

现代的社会人都难有美好华年常与长辈亲人相伴,只能留心他们的华发,这意味着亲人开始变老;我们也敏感于自己鬓染秋霜,那提醒我们要用更多时间回应他们的远念。

其二

别时堤柳惹秋霜,

白鸟斜风上曲廊。

极暑当楼作何比,

荷香应过两联长。

近体诗《阳》韵

昆明近郊有一座大观楼公园,独楼在浦,山水壮阔。古人在这里留下不少佳句,最出名的是清代孙髯翁的长联,格律鲜明且严谨,辞华朴实而富机锋。尽管只有180个字,它仍以“天下第一长联”之名独立楹联史。

孙髯翁显然是作者的别号,他又号颐庵,真名存疑。据《历代诗人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记载,他是陕西三原人,因不满科举的种种规矩调头独往,终生流寓云南。

这幅对联讲昆明风物和云南历史,用语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凡实词平仄逢双必反,如音乐般悦耳,也使得非诗非词的漫长联句具备紧实的结构,像轻骑兵一样动地而来。

对联用语含蓄,但气象万千;意境丰富,自然营造出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和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四季意象。

联中警句频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这样的句子堪与杨慎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调寄《临江仙》)媲美。明清才子,川陕羁客,面对别样山水和史诗,激发才情汇于滇南。

大观楼长联的格律、意境、机锋兼备,符合佳作的所有特征,实在是值得反复玩味的绝品。

顺便说一句,我这一首绝句的第三句不符合“逢双必反”,是做了一个拗救:第五和第六个字平仄互换,使“作何比”符合格律。

我曾在去年红嘴鸥翻飞的时节,和朋友登上大观楼临窗远望。所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样的快慰需与各位分享。想见夏至将到,大观楼的夏日碧波连岸,风送荷香,避暑又是一番景象。

当楼檐角高耸,面对辽阔的湖光。郭沫若登楼吟出“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两间指天地之间)的诗句。

大观楼与长联相映成趣,登楼可以得到清爽、雅致、壮阔的感受,它是我国“四大名楼”的遗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记录如下。

翰墨宝筏——思翁大展巡礼

摊卷添灯写压纹

英雄此季赴轮台

故园权作少年游

不添烟柳也春山

和书法有关的问答(一)——书法字库和拇指着力

谷雨忆洛阳

和书法有关的问答(二)——看起来成熟与大字难写

书法核心的字眼

和书法有关的问答(三)——字的结构和悬肘法

多看一眼的要领

春日遣怀——红尘二首

和书法有关的问答(四)——写字别扭和起步的法帖

凌寒亦着枝

哪个才是宋徽宗

云在青霄水在瓶——禅机和书法的疑案

中原北望气如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无公则无南宋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几种讥讽

明珠就性赠襄阳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盲写的状态

酒后的状态

荒原一联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