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见日本
写与“日本”相关的文字是要及其小心的。对这个国家,总是有很复杂的感知杂糅在一起,就像有一个准绳的约束,不应该写的过左,也不能写的偏右。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是愿在任何文化中充当一张白纸,而对于存世的存在,无法用批判的角度来校正错与对。只愿在文化交织的背景下,我能见识更多、感悟更多、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精彩。
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的“发达”相比欧洲,更有“入微”的体现。我这篇文章,就用几张图片来描述下与之有关的细节种种。
1. 通讯
我的工作与通讯有关,所以把它作为第一个小主题。 日本的电信是很发达,但是也是很“封闭”的。诸如大家现在频繁使用的手机收发邮件,其实在2000年左右的日本就已经实现了。其实日本通讯发展是很厉害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日本人就有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在功能机的时代,就已经有了手机钱包、手机电视、手机邮件等附加产品,他们在单个运营商下设置了封闭的生态系统,这点其实与现在的Apple的IOS系统在概念层面的设计,我认为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只不过后来的全球化趋势下,比系统的封闭更关键的,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思维的封闭”,以至于在生态发展上始终坚持日本的原则和风格,错过了很多机会。 不过从另一角度上来讲,也许这种“封闭”,也可以伟大地理解为傲娇的博弈。
如今,作为游客来日本,通讯依然是难题之一,当然手机漫游是可以保障基本通讯的,不过费用也不菲。而如果想像东南亚国家一样,买一张sim卡插入手机就可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日本目前的手机全部是实名制,只有本国居民,或有工作签的外国人,可以申请到。而游客只能去购买wifi,或者租用手机。不过,在游客觉得不方便的同时,应该也要想到,这种实名制在全国的推行会大大降低犯罪率的发生,尤其是当下很多与个人财产有关的操作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所以互联网、移动运营商、安全防控就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下图的张图片是最近推出的MVNO的数据卡,建议大家可以到市区的BIC CAMERA, Yodobashi都可以买得到。但是依然是只有数据、没有号码。不过有了微信、Line 等聊天工具,语音数据已经满足基本的要求。更关键的是,通过微信APP的所有流量不计入网络数据包,可以肆意视频、图片、刷朋友圈了。
所以这张图片背后,有意思的是,能感受到电信生态的变化,能看到互联网对传统电信的挑战,也能看到微信的国际化,实际上也是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中国在越来越主动的国际化。
7日卡。还有30日卡,2G流量
2. 令人“惊恐”的服务
首先,对下图的这个照片我要表示歉意。因为是“偷拍”的,在日本这是不合法的。日本所有的手机“照相机”的快门声是无法消除的,包括苹果、三星。不管开不开静音,只要拍照,就有咔嚓声。
这张图片是愚人节当天发生的。 我在大厅里,看到眼前一个魁梧的男人,背着包,像军人般的站在一个距离我不是很远的角落。 然后图片中的这个“女主角”从大楼里出来之后,这个男人就很矫健的走过去,干净利落的把包放下,之后就出现了图片中的这一幕。 我坐在眼前彻底震惊了,他把包放下后,立马单膝下跪,双手从这个白领手中接过一叠文件,这我才明白,他只是一个“快递员”。而在没有桌子的情况下,他就只能用这个姿势来体现自己的“尊敬“。
而当确认完毕之后,白领女转身回到楼里,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快递员全程目视而送,并且最后还深深的给了一个90度的鞠躬。当然,这个白领女看不到。
之前总觉的“海底捞”就是一个服务的奇迹,然而在日本的各行各业总是能感受到这种接近“变态”的服务:在某种情况下,交警会跪下来和在车里的司机交谈、护士会跪下来和病人交谈、老师会跪下来和小朋友对话,餐厅里更不用说,服务员也会跪下来服务。 请暂时忘却“跪”在中国文化里的概念和定义,在某一刻你会感知到,这个动作代表了一种“平等”。
彻底被震惊3. 蔬菜贵啊
在中国,大家的概念里,只要是“进口”的,就是好质量的保证。而在日本,凡是标有“国产”的一定会价格飙升。Made in Japan的概念,就是“贵”。也许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贵的。就连KFC都打出来 100%国产鸡肉的标识。
而蔬菜水果就更是贵咯。我无法一一拍出来价格,请看这个图片中的1/4颗白菜。我从来没有见过白菜可以分1/4来卖!这1/4的价格大概是人民币3.75元。除此之外,一根大葱大概也是5人民币,一个鸡蛋也差不多要3人民币。当然,购买力和当地的收入水平也能算匹配的上。只不过对于卖1/4颗白菜的这种方式,我还是头一次见。
小白菜可以分1/4来卖
4. 方便,有时候就是要“小”
这个是无印良品的小型“电熨斗”,照片里可能感觉不出来,其实它的大小只有手掌般大小。
日本人的出差频率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在这期间我也去见了一些客户,他们也给我提到4月是日本的职位调整期,很多人的工作都会在这个月“洗牌”。而且对于一些大的会社,还有可能做城市间的调整。而对于一些跨国公司,出国来回飞的国际差也是不在少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能理解到日本人对生活的“追求”是精致的。各种场景下,都要用可以用到的精细产品。似乎很少去“凑合”。能经常看到一些日本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是它就是特别的使用,特别的好用,这种感受不是我一个人有,是一个大范围的感受。 同时,为什么MUJI会做的这么有声有色,其实它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它其实是浓缩了一定的“日式”生活在产品和概念中的。但是我也不得不说,MUJI 的产品设计格调其实也是很普遍的。
无印良品迷你电熨斗5. 等你上楼的电梯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在高峰时段回来,每次到楼下,都会是这种情况,一定有电梯在1楼“候着”。刚开始知道这个情况,以为是“闹鬼”,被同事嘲笑。
图片中的这个电梯并不新,也就没有那种只能的根据载客率停留在特定楼层的功能。后来我知道,晚上的电梯利用率低的时候,人们上楼之后,在关门之后都会自发的按一下“1”或者"L",让电梯回归到地面层。这样晚上赶回来的人就能节省等电梯的时间,可以更快一点的回家。我测算过,我10点以后回来,10次里,有9次是能回到后电梯就在1层的,可见这并不是偶然事件。
之后又发现一个更神奇的,但是频率没那么高,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电梯两部,一个停留在1楼,另一个会停留在8楼。 我遇到过3-4次这样的情况,我后来想了想,他们的数学也太好了吧!
只要非高峰期,电梯一定会有一台停在一楼6. 机器人来袭
从小看漫画、动画片,就知道机器人是日本的一个“特产”。其实这种高精尖产品并不是那么普遍的存在。
图片的机器人叫Pepper,是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的一个标志性产品。现在Pepper已经可以为各大企业服务。下图是我在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的大厅里拍到的,Pepper穿了一个绅士的马甲,佩戴领结,可以和到访的客人进行简单的交谈,同时面前配备的这块面板应该也是可以查询相关的信息。
Pepper还有一个同胞,保安机器人。我没拍下来,是一个长得像Android机器人的1米高左右的小胖墩,它可以在大厅里来回走动,并通过头顶的自动红外、摄像头来扫描监控大厅里发生的情况。
用某朋友的话说,虽然只能,但是真的丑。 不过丑归丑,但是还是属于高智商的小丑。
办公楼已经有一些机器人自助服务。这是软银的pepper7. 健康生活,明码标“热”
之前和日本的同事吐槽减肥的事,就被警告到:你不会参考一下卡路里来安排自己的饮食啊? 我就回应说我又不是专业健身的,记不住各个产品的卡路里含量是多少之类。但是被同事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啊。我是很疑惑。
结果后来我发现,任何的食品相关的,都会在包装上有两个要素:1. 产地 2. 热量。 标产地的意思,其实也是一种在这样小国激发“做精农产品”的原因吧,就好像说到奶产品,大家都愿意买北海道的一样。而前几年的福岛核电站事件,造成很多福岛附近的蔬菜都不适销。 热量,也是标明卡路里的。
照片中是711便利店里的甜甜圈,针对不同口味,都会标明卡路里是多少。便于让你对热量摄入有一个概念上的把握。
“微”见日本8. 中国菜?远不够! 要中国特色小吃
下面这两个图片是凉皮和煎饼果子! 没错,是在东京的凉皮和煎饼果子。凉皮大概是40元人民币,煎饼果子应该是25吧。价钱请忽略,这个暂时不是重点。
我想说的是,我听到很多日本人也用中文的发音在给老板点“凉皮”。其实在东京有很多华人,很多中华料理都是中国厨师。不过因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小吃”突然摆脱了“路边摊”的生存环境。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食品安全的背后,我还是愿意将它归结到人的一种生活信仰。想起在飞机上看到的一个日本电影《恋恋铜锣烧》,一个将近80岁的老奶奶喜欢做铜锣烧,在70多岁也要出来去“打工”,精益求精的选材、做面团…… 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从 成本、效益、利润的角度去衡量了太多本该用良心衡量的东西。
偶尔能吃一下这些东西,真心爽!好过吃寿司!
“微”见日本 “微”见日本9. 重度强迫症
我不想多解释这个张图片的含义了。我只说一下,这是在一家法国餐厅的餐后咖啡的方糖。他们的时间都是耗在摆方糖的结构上了么?
方糖10. 把灰尘关起来!
中午吃饭完闲逛,看到一车停在路旁。同事告诉我,这是工地的“建筑废料”,里面应该是水泥、混凝土之类。然后就这样摆放在车上。
如果问外国人对日本的印象用5个关键词来概括,估计有90%以上的外国人会选到“干净”。这真的是一个另欧美都无法企及的一个干净的地方。
两个细节:1.基本看不到土,如果看到土,就一定会有草坪、树木或者鲜花。哪怕再小的街道、乡间,都会用水泥硬化路面,或用青砖铺好。2.对于拆迁的建筑或在建的建筑,一定是用里三层外三层的建筑布料“包裹”起来。尤其是在“关键”步骤,可能有粉尘产生的时候,工地上会停一辆洒水车,不断的浇水,把灰尘彻底额封锁起来!
反过来理解了一下,为什么日本人有时候很“封闭”,那是因为他们去其他国家都会不适应吧,所以就在本国呆着吧,哪儿也不去了,也不想国际化了。 开个玩笑。
一车建筑废料
还有很多我认为都是很有文化差异的照片无法一一传送。先分享10张,来分享一下我的“微”见日本,以证明日本不仅仅有樱花、药妆和电子产品。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在民族情感之外的差距,我认为这是理性且值得肯定的。我有时候会有一个片面的理解,所谓的“发达”,说到底是个人层面的回归,而并非一个集体的狂欢。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环境的共处、现在人对未来人的负责和思索,过去人对现在人的沉淀和传承。在我们没有能力做为“思想家”“领导者”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用一些“拿来主义”,把好的、值得学习的、值得借鉴的,统一消化在自己的认知中。做一张白纸的美好,就在于每天都可以拥抱色彩,期待绚烂。
这篇文章的时候,日本已经发生了三次大地震,其中熊本的地震级别为7.3级,有一定的人员伤亡,而我在东京的这几天也过的略提心吊胆,可是整体来说我还是很淡定的。天灾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的,与其担惊受怕,倒不如更精彩地享受每一天。 只有在未知的恐慌中,人才能更多的去思考更本质的问题。算上在仰光的那次,今年经历了4次晃动。
灾难面前还是祈福安康,愿少一些灾害,多一些希望!
熊本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