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燕的10条人生准则-2018
2017年参加了V先生的超级努力同学会,第一个作业是要制定自己的20条人生准则。我根据自己的期待,也制定出了一份,点击可看:https://www.jianshu.com/p/c492e1161755。2017年便依据所指定的20条原则生活、工作和学习。
这一年,收获特别大。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自觉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例如早起,当自己想睡懒觉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你不是定了原则,要睡醒即起吗?怎么还会赖床?于是自己麻溜爬起来了。例如当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看着谦虚实则骄傲的时候,大脑中又会想起这样一条原则:“谦虚,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不居功”,自己内心洋洋得意的小心思立刻就飞走。我所定的原则,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行动的指引,让我一直朝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前进。
同时,将自己这一年行为与原则进行了对比,也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制定原则的时候,思考并不成熟。因为第一次制定,所以不免有很多思考不周。有些原则很难做到,例如“每周读经书,保持敬畏心”,实际上,去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做事上,虽然经书学习时间也在20小时左右,但是的确做不到“每周读经书”,而我需要重新思考每周读经的意义是什么。有些原则都是一类的,可以合并在一起。例如 “健康”和“早起”,都是属于身体层面的。有些原则合并起来更符合我个人的思维习惯。例如2015年起,我一直将“慢谨谦”作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慢”、“谨慎”和“谦虚”,三者可以合并为“慢谨谦”。所以我修订了自己的准则,用以在2018年指引自己。
一、原则是什么?
原则是体现身口意的标准
原则是什么?我翻开了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是这么解释的:
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从解释中,可以了解,制定个人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言行,我们在说话、做事时所遵守的规定。从我自己的理解,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仅限于言行,还有更重要的部分是我们的思考模式,即意识。佛家说人有三业:身口意,身口即时行为和语言,而意就是意识。身口为小,意为大。改变自己的意识,行动和语言自然就会跟上。
原则是对己内求的规范
美国创始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13条戒律,分别是:节制、静默、条理、决断、简朴、勤劳、诚恳、正直、中庸、整洁、宁静、贞洁、谦虚。 每一条戒律都做出了说明,非常的具体和详细,都是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对自己要求没有对别人的要求。
而曾国藩也制定了自己十二条日知,分别是: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养气、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同样都是对自己要求,读书、做人、说话、复习,没有一条是对别人的要求。
原则是具体可执行的操作准则
不管富兰克林的13条戒律,还是曾国藩的十二条日知,都进行较详细的注明。例如日知中第九条
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就要求每天读书要求记录心得,不要刻意谋求深意。如果只是写为:每天看书后要有心得,那么很可能就流于形式了。制定标准必须要明确范围、具体的,能够真正落实的。
原则是人生自律的底线
人生准则是对自己的要求,我会认为是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所不能超越的,定了就是要求做到。如果定了做不到,与没有原则又有什么区别呢?
综上所述
从上面可以得知,原则是对自己的要求,并能具体落地可执行,规范自己意识、行为、言语,并且能够做到的标准。我所制定的标准一定是我正在做到的、以及我有极高概率可以完成。如果只是我的愿望,那将不会列入到我清单中。
二、我的10条人生准则
-
慢谨慎
遇事先从一数到五再开始,不慌张,与恐惧同行。观察要仔细,做事问有没有更好办法,交付时问自己认真检查了吗?不轻易做发生概率小的承诺。谦虚,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不居功。慎言,不过分张扬,不背后说人坏话,谈事实不评价。 -
担责
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保持独立前提下,尊重家人想法与习惯,有冲突时优先考虑家庭。 -
健康
每周运动2-3次,不过分锻炼,食不过饱,饮不过量。睡醒即起,保证睡眠前提下尽量早起。 -
简朴
尽可能只购买必需品,物质保证前提下购买有品质的产品,不贪小便宜。出门整洁,不过分浓妆艳抹,着装得体。 -
读书
读书多读经典、读原版,勤做笔记,多探究背后的原理,敢于下笨功夫。
6.反思
我说的都是错的,定期做反思,检验自己身口意是否有改变;每月对学习到新知识进行复习,并进行总结输出。
7.多问
凡是不懂,需自己思考后再去问他人,不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
8.真诚
待人以真诚与温暖,主动赞美与鼓励他人,提供帮助时考虑方式方法,尽可能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
随缘
不因琐事、普通事、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烦恼,减少不必要的闲聊。做事积极主动,随缘不攀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
突破
不被过去知识、经验和资源所限制,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做了决定就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