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一个钟, 排队半个钟, 居然只为在厕所旁吃碗粉?
GIF
如果说美食圈里是个江湖,
那公厕就是隐藏至深的扫地僧。
许多城市里,
都流传着公厕美食的传说。
有沈阳紧挨着公厕的常香小吃,
还有闻名成都的厕所串串,
厦门深田公厕门口的酱油芒果小摊,
以及……广州屎坑粉。
在广州美食圈里,明记屎坑粉就是一个传说。它有三大怪:
没有屎坑,却叫屎坑粉。
店里明明有着桌椅,但食客还是喜欢呈蹲坑的姿态吃粉。
纵使名声在外,路标只是一棵树,兜兜转转遍寻不得的人不在少数。
就算运气好找到了,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
你面临的常常是这样的画面:
在这里吃东西,
画风常常是这样的:
不过一碗屎坑粉,
那么拼,至于吗?
嗯,至于。
反正面子又不能吃。
GIF
但哪怕你兜兜转转找对了地,
愿意放下形象,愿意放下面子,
还愿意放下了对饮食环境的执念,
但人家还不一定愿意给你吃!
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关门,
所有产品卖完即止。
每逢寒暑假公休日皆不营业。
原因么:
阿姨们要回家陪孙子,
寒暑假要带他们去旅游啊!
当克服了种种障碍,
总算站定在了点单台前。
一定会迎来三连问:
“要唔要菜啊?”
“要咩粉?”
“要多汁定多汤?”
“要一份大份的牛腩粉,加菜,多滴汁啦~唔该!”
抱着好不容易才到手的粮票,
站定在了取餐的窗口。
两个大锅四个漏勺,
两位阿姨在你面前排排站烫粉粉~
漏勺起起落落,烫好的粉扑到碗底,
填上汤水,舀上一大勺带着牛腩的腩汁,
在一旁放上装满了秘制酱料。
看似寻常无奇的粉,
但阿姨们三十多年的经验技艺都早已浓缩其中。
汤底看似清爽,但味道浓郁。
每天用新鲜的牛棒骨慢火熬制,
鲜味十足,只有吃完粉后一口闷,
才能表达出对它的喜爱。
牛腩需要炖制两个小时以上,
皆为一口大小,口感饱满,软嫩入味,
吃完后满口牛香,回味十足。
牛三星切成薄片,
入味均匀,全无腥味,
火候掐的恰到好吃,
脆嫩可口,和咸酸堪称绝配。
丸子并不如潮汕牛肉丸般紧实,
但咬破丸子时,
汁水在口中爆开的感觉不能再过瘾。
河粉皆为当日现蒸,薄且透亮。
浸入汤汁后更为滑嫩,
轻轻一吸便滑落肚。
由多种酱料混制而成的秘制酱汁,
是“屎坑粉”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辣中带甜,香而不腻,
用作蘸料时香味浓郁,
搅入汤水后浓郁的别有一番滋味。
GIF
三十多年间,
当初的妙龄少女也长出了白发,
但出品依旧只有最初的四种粉。
大姐二姐煮粉,手艺早成经典;
三姐收银,愈发利落;
“屎坑粉”的价格也从4.2一路上涨到如今10元。
但无论时间如何变迁,
始终分量十足,毫不偷工减料,
多年来用料不改,味道不变,
也无怪乎它能成为周围街坊念念不忘的滋味。
开了三十多年的小店,
早已与这个地方产生了特殊的羁绊。
“屎坑粉”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这环境
最初的卖粉的小推车常常停在公厕旁,
吃粉的人就顶着难以言喻的味道,
抱着碗蹲在一旁吃粉。
路过的人忍不住惊呼:
“你们怎么在吃屎坑粉!!!!”
也因此,小摊在广州一战成名。
多年前,公厕因为改建被拆除,
早已入店的屎坑粉却顽强留下,
自此,
屎坑不再,屎坑粉仍在。
随着客流增加,
阿姨早已租下了两间可以舒舒服服坐着的店面,
但熟客们还是喜欢如过去那般,
抱着粉,头顶大树,脚踩在地,
呈蹲坑状利落嗦粉。
GIF
最初的“屎坑粉”不过是戏言,
但后来,就和“衰仔”、“死鬼”一样,
渐渐成了人们对它的“爱称”。
阿姨们遇上熟客会开心招呼:
“吃饭没?天气那么热就不要天天在外面跑啦!”
“你漏的伞放在小桌子上了,吃完记得带走啊!”
“听讲你出去旅游啊?叹世界舒服啦!”
看到小孩子跟旁人一样蹲坐在室外吃粉,
会喊他到有空调的房间;
遇到正在锅旁等粉的孕妇,
会叫她出去等,不要太热闷到了……
还有街坊会将粉连盆一起带回家吃,
阿姨们也会爽快同意:
“吃完拿回来就好啦!”
虽然环境糟糕,但人情丝毫不少,
于周围街坊而言,
明记不仅仅是一家味道好的小店,
还是见证着彼此生活发展轨迹的朋友。
GIF
现在城区在四处改造,
没人知道小店还能存活多久。
但阿姨们也毫不担心:
“谁知道明天怎么样,
做好手上的粉先啦!”
也是,
我们或许无法控制外界的种种变化,
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无论他人评价是高是低,
无论周围环境是低迷还是焦虑,
始终专注自己手上的事,
将它做到极致。
约你去吃碗屎坑粉,
来么?
- END -
(地址:龙津西路恩洲南横街3号,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其所有,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总有一个人在坚守,
总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哗,自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