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CloudMan

儒道之别

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自然性。
儒家更看重人的价值,要尊重和帮助别人;道家人只是宇宙万物之一,一点也不特殊。世俗的价值观都是相对的。

2.儒家的践行方法是从人性向善到择善固执再到至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道家的方法是“致虚极,守静笃”,排除各种感官欲望,了解大势,无心(目的)而为。

道是什么?

万物最后的来源于归宿。
万物由道而来,道在万物中,万物最后回归于道。
道在时间上是不变的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处不在。
道是“自本自根(自因)”

“自然”是指自己如此的状态,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不是自然界的意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怎么才能“日损”?
方法是每天要减少一些世俗的相对价值观,是非成见,以及个人的各种欲望(名声、地位、权力、财富)。逐步回归到自己本来的状态,最后到达无知无欲无求的境界。

圣人之道

自我反省

知道而不自以为知道,随时保持谦卑的心态。
减少欲望,不要有过度的欲望,知足知止。
一切顺着本性和禀赋去发展,一切回归到自己如此的状态。
所需要做的,只是“无心而为”,由此延伸出柔弱,顺从、不争的表现。

不为物役

去(去除)甚(极端)、去奢(奢侈)、去泰(过度)

处下居后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立身之道

化解执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以自己所见到的为标准,那你就能看明白。每个人都有偏见,都有盲维。

自己做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要去掉人的欲望、成见很难,如何胜过自己?只能是“强行”,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想做但应该做的事,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修养就出来了,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消除烦恼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圣人为腹不为目。
收敛和约束自己的欲望,学会自我控制,知足知止。

和光同尘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外化而内不化。

阅世之道

相对价值

世间的价值判断的是相对的,美丑善恶忠奸,高矮胖瘦穷富。
面对相对价值,要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世。
“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而为,不刻意做任何事,不是一定要怎样或一定不要怎样,明白决定事情成败因素很多,自己的意志只是其中一个,豁达的面对和接受任何结果。只要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慎始慎终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关头才是真正的考验

上善若水

“人性之善于,犹水之就下也”,“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夫唯不争,故无尤”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如果还要骄傲,自己就会招致祸患。

看到芊芊穿着羽绒衣服玩轮滑,背都打湿了,很生气,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