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我总是在想,一个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人,一个长居农村里的妇女,一个甚至没有出过家门,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是怎么知道读书重要的。
我心疼我母亲,把我们几姐妹拉扯长大,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成功人士。
我第一次学会写字,是在7岁,母亲教地。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该不是严厉的,但也算不上是多么慈祥的妈妈。
她教我算数,学拼音,学的第一个汉字是银杏的“杏”字,我自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字,后来问她,她说这个字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这是她认识的第一个字,足矣让我们好生崇拜很久。
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琐事自然落在母亲的肩上。
那一年里她能干,她善良,她总是早出晚归,她很爱笑,却不怎么笑。每天干活回来,她会躺在椅子上,已经很累了,一会儿便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听见她嘴里还嘟囔着事情,那时还小,已经忘却了她说的。
她每天都起得很早,也会顺道把我们叫醒,她从来不让我们睡懒觉。倘若我的记忆可信的话,她也从未打过我们,但她很容易哭,她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只有一盏煤油灯伴着她,从窗外看见她的背影,是那样的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晰。
自打上了初中,母亲便很少过问我的成绩,我也很少和她提及在学校的近况。这一年里,我们如同朋友,又像是陌生人。
很快的母亲便也外出打工了,没有什么技术本领的她只能干体力活,在工地里搬砖,提水泥,做点小工,那时“大工”一天50-80块钱,“小工”一天才30-50,甚至更少。
母亲一去就是一年,我很少和别人提及她,也没有把她给忘了。
周末回家时可以和她通一次电话,我能说的很少,电话那头,她总是叮嘱我在学校里要多吃点,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千万不能饿着,总问我钱够花没有,姐弟几个过得怎么样,却从未问我成绩怎么样。
以至于我现在都很感激她,她从不要求我们成绩要达到什么程度,她甚至很少提及,有时候可能会说一句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啊,这个话题就过去了。
但我们每次期末都会拿很多奖状给她看,我相信,这种力量在默默地鼓励我前进,让我独立自觉。
时隔一年,母亲回来了,在小年夜的那一天,我们都围了上来,看着这个灰头土脸的人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心生好奇之心。
我没有叫她,我很少叫她妈妈,每个人都很开心,我也不例外。
只见她着急地想打开袋子,因为用胶布缠的太紧,弄起来显得很费劲,看到她黝黑又粗糙的双手,开了一道很大的缝,我想着,这一年想必也是过得很不容易,我更心疼她了。
一会儿解开袋子了,母亲说道,这件衣服是买给你的,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看的衣服,红色的,妹妹可开心了。
姐姐因为她的衣服不是红色的,非要和妹妹换,但始终拗不过妹妹。
高考那一年,考的不是很好,无缘与一线城市,报了西北的学校,那时亲戚朋友都劝母亲说,别让我去西北了,说那边很乱,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读书,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母亲铁定了心让我去,她说只要不出国,不管哪一个城市都不算远。还叮嘱我到时候一定要去敦煌看看,说到时候拍点照片回来,给她看看,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地方,在我的心中,母亲总该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
去的那天,爸爸本来想送我去广州的,但妈妈坚决不让她送,为的是让我尽快适应一个人,多攒点经验。
其实我也是害怕的,没有出过远门,但在母亲面前我总是那样坚定地说自己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