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前行,志在登顶

觉察、接纳脆弱的自己

2021-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呱呱呱爱啊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换季,天气忽冷忽热,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白天便没精神投入工作,加上长期过度用眼引起的眼睛持续困疼——身体不适导致情绪很糟糕,觉得自己就像废人一样天天混日子一无是处。我还没到不惑之年,身体状态就这么差,很难想象以后的日子会有希望。

前几天有幸读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买来好长时间,好几次翻开都没看进去,前天下午一口气看完,我发现它非常好读,读完很有收获。这本书用童话寓言的形式,讲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的《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认为,我们每个成年人每天内心都会经历“童年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三种动态变化的心理状态。童年自我状态的特征是幼稚自恋、自我中心、渴望轻松享乐、尽力逃避责任等;而父母自我状态的特征则是傲慢自负、唯我独尊、高高在上、苛责他人等;而成人自我状态的特征则是客观理性、尊重他人、内心平和、豁达智慧等。

我发现自己每天大多数时候的内心状态都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之间来回摇摆。面对工作、面对领导及外界他人,我通常无意识地固守“儿童自我状态”的心理弱势地位,总是下意识地想要逃避责任、不敢承担工作职责,渴望轻松快乐、自由自在混日子;甚至更进一步,我发现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尽可能不跟外界交流沟通,这样仿佛他人就会遗忘掉我,而我就能缩在自我阴暗角落里苟延残喘了。可能是由于自己这种幼稚自恋、自我中心的儿童化的心理特征,我觉得自己对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觉得世间很多事情都与我无关。

另外一方面,我在对待自己及比自己更弱势的人(比如老婆大人)时,则是完全站在傲慢自负、强势威权的“父母自我状态”的心理强势地位之上。比如我平常对待自己非常苛责,几乎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到公司去工作,我感觉自己无法真正放松,像其他正常的同事一样轻松自在面对工作;我太紧张太焦虑,面对工作如临大敌,仿佛觉得只有使出十二万分心力才能勉强把工作干得差不多,我不敢想象自己像其他同事一样按点上下班,甚至偷懒懈怠,那样的话我感觉自己首先就不会放过自己。

就像小时候上学我不停强迫自己必须努力、努力、一直努力学习,期望用完美的学习成绩来赢得父母的表扬和认可一样,从小时候到现在,强迫自己过度努力学习、强迫自己过度努力工作,这种自我内心对自己的苛责强迫一脉相承、从不间断;我感觉这种强迫努力的心理就像紧箍咒一样紧紧绑缚在我心上,平时我感觉自己很难真正放松下来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就算是周末、节假日休息期间,我也总想着必须看书学习、必须干出点啥才心安。

因此这么多年来,每天、每天我必然承受着双重痛苦折磨,第一重痛苦是生活工作本身的压力和重负,第二重痛苦则来自于我的“父母自我状态”或“内在父母”对自己的严厉苛责、强迫命令。我觉得比起生活本身的压力,自我内在父母对我的折磨更加令人痛苦焦虑、有时甚至痛不欲生。但我又很难摆脱,很多时候我真心觉得仿佛只有努力工作、干出成绩我的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内心就会感觉一片空虚,觉得自己活着简直就是浪费粮食和空气;多少次我幻想自己如果从不曾存在过该多好啊。

昨天傍晚下班,跟老婆大人散步聊天,我感觉自己内心很放松。从尽可能客观理性立场看待自己的人生,或者说站在“成人自我状态”的成熟人格的角度看待自己,我觉得自己虽然到目前为止依然一事无成,但好歹算是尽己所能付出了十二分的心血努力,好歹也算是自食其力,没有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累赘。我尊重自己到目前为止所走过的坑坑洼洼的人生道路,我欣赏自己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点点滴滴的人生成绩,我更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自己、爱护自己、鼓励自己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坚如磐石的乐观希望。

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要实事求是直面真实自我、直面真实人生。以前我总幻想只有自己付出非凡努力、功成名就之后才能享受到人生幸福;现在我觉得只要每天拥有充沛精力体力,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自食其力好好活着,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陪伴老婆大人一起慢慢变老,就是最切实可感的幸福人生。

庸人如我,轻松快乐、健健康康活过每一天,就是胜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