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亲子成长迹家庭教育想法

[无戒学堂]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你错的有多离谱?

2019-04-18  本文已影响296人  洋尔妈

故事一: 孩子已经三年级了,来这里学习英语,26个字母还不会,上课看上去是努力的样子,可是你讲的什么,她却一点也听不进去,老师很关注她,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联系家长给孩子开小灶,家长都以各种理由没有让孩子来,后来发来短信给老师:“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太大了,孩子不乐意学,他爸爸也骂我,说我不要强迫孩子学她不喜欢的课程,老师您还是给我们退费吧!我也觉得不应该给孩子太大压力。”这同一个班里的孩子,程度好的还在天天乐学上额外的练习配音和阅读,天主动的背单词,从来都是听写一百分。班里的其他孩子说这个孩子在班里,单词听写都不及格。

故事二: 作业班有个孩子,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写的总是缺斤少两,逼得我们老师不得不每次帮他电话问他们同班同学的家长,谎话在他的世界里是遍地都是。家长来了,诉说了各种家庭的困难,诉说了各种这个孩子来的不易,原来是快五十了有了这个儿子。家长没有太多文化,宠溺的要命。末了,家长说:“老师,这个娃身体不好,我们也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他能学的动多少就学多少,作业做完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要求我家娃了,我怕他压力太大了到时候叛逆。”我听完突然失去了想要说话的力气,只能做到我们能做的,其他的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故事三: 四年级一个孩子,跟她妈妈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孩子周末好忙,可是这些忙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求着妈妈给报名学习的。书法,英语,美术,舞蹈,钢琴。这个孩子在这里学习是班里的第一名,热情大方,目标明确。在她妈妈的朋友圈里你可以常看到,代表学校参加了演讲比赛第一的消息,代表学校参加了主持人大赛获奖的消息,参加了学校英语比赛获奖的消息,参加了舞蹈大赛全疆获奖的消息。就看着她妈妈的朋友圈,你都会羡慕为啥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呀?有一次我问她:“你周六日把自己的事件安排的那么满,你不觉得压力太大了吗?”孩子说:“这些都是那么快乐的事情,为啥感觉压力大?我在您这里学了直拼,学校背单词好轻松,我比我姐姐背的都快,这是在给自己省力气,为啥会感觉有压力呀?”

故事四: 以前在我这里上班的一个小老师,大学刚毕业,一次和她谈论起学习兴趣班的事情,她说:“她的爸爸妈妈就是秉着快乐童年快乐成长培养的她,希望她尽情的玩,不用那么大的压力,学习那么多东西。所以,她的童年都是在玩,她的伙伴学习了钢琴,舞蹈,绘画,主持,英语,书法,电子琴。可是她什么都没有学,那个时候她的同学都很羡慕她,但是等到她考上大学,才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其他啥特长都不会,新生迎新会上,看着那些在聚光灯下熠熠闪光的同学们,她的压力空前的大,失落也是满满的,她很想重新来一次,她一定会选择压力但是丰富多彩的童年才艺学习生活,没有才艺,就像是被一个团体抛弃的孩子,很孤单。”

那么到底怎么判断是不是给了自己的孩子太大的压力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 孩子现在拒绝的原因是什么?是害怕苦和累?还是只想玩?

很多孩子说的最多的理由就是:“我都没有时间玩了。”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说法,说明在孩子的内心中觉得这件事是不开心的。造成不开心的原因,

1, 学习之前父母并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是用有条件的说服,或者是直接强硬的报名。  2,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关注,或者关注的方法错误。只强调你的金钱付出,以及孩子的不见成效。

3,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孩子无法接受?

4,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自己还要学琴,所以觉得心理失衡。

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父母本着亲子关系第一,正向引导第一,顺势引导 第一,就能够让孩子慢慢的不再抱怨。孩子现在懂什么?她不会看到自己未来需要什么?她不会明白等自己长大了没有任何兴趣特长的尴尬和无奈,她不会明白后悔是什么样的滋味。但是父母知道,我们是过来人。

第二, 孩子能接受多少兴趣班,取决于孩子的内动力。

内动力就如同你盖房子的地盘,地盘越大的孩子,当然能够盖得房子越多第三个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内动力特别足的孩子,她知道做这些对自己的益处,那么,难道是这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这样好学吗?一部分可能是,天生的爱学习,大多数是跟父母的引导分不开的。孩子初学兴趣班的时候,能够在父母这里得到肯定,得到鼓励赞扬,那就是她不断走下去的动力。

故事三中的女孩就是这样,她的妈妈是个睿智的女子,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后,每次上课都会送过来,送来就为了跟我说,她家孩子多么喜欢我,多么喜欢英语,回来教会了她哪些单词,每次她妈妈说的时候,她的眼睛都闪着光。这应该就是骄傲吧! 可更多的是家长把孩子送到门口对老师说:“这娃回去都没有看书,老师在班里好好管管,你打,我们不生气!”这是多大的差距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多么的不同。同时出现就印证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我在另一篇文章有写到。大家可以去看。 压力和动力其实就是一回事,就是看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当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向和结果。我们是能够把孩子的压力通过你的动作,语言,行为成为孩子身上的动力?还是会把原本快乐的事变成孩子眼中的压力呢?我们的这种能力没有哪一篇文章能立马告诉你答案,也没有那本书立马解决了你的问题。只有不断的让自己学习进步,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引导和更远的远方!

我是热爱家庭教育的洋尔妈,记得关注,点赞加分享哟。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