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尸~“俺的孙子回来了!”
说实话,记忆中,奶奶几乎没有疼过我!
奶奶有八个孙女和两个孙子,自从弟弟因为意外夭折之后,我便成了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孩。
但是,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宠溺,反而成了众人眼中的钉子?
原因,貌似很简单,父亲懒惰好酒没有本事,属于过的最穷的那一个。也是被众人排斥的那一个。

小姑姑家的二儿子和我是同年同月出生,我是月头,表弟是月尾,比我小了二十几天。
由于小姑父是个包工头,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而父辈的男人们大部分都跟着他讨生活,所以,我和这位同年同月出生的表弟在家中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姑有三儿两女,大姑父是个好人,而且是个有正义感的人,本事嘛,要比小姑父大的多。只可惜,好人无长寿,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
大姑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硬生生的挺了过来,都成家立业,过上了好日子。
记忆当中,大姑是唯一疼过我和弟弟的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姑家的饭无疑是当时最香的饭,而且,大姑从不嫌我吃的多!(长大点之后,但凡有一点东西,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姑)

十九岁,身在唐山的我,接到了家里寄来的电报:祖母病危,速归!
在经过众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背负着奶奶唯一的孙子的理由,踏上了回乡之路。
记得买了一只烧鸡和几斤桔子和香蕉(当时的穷山沟算是比较奢侈了),先回了自己家放下行李。
母亲告诉我,奶奶发电报时就去世了,只是电报上不能那么说。买的东西就不要拿过去了。另外格外嘱咐我:“虽然奶奶没有疼过你,但是进门一定要哭,最起码要挡挡众人的眼!”
我嗯了一声,就奔四叔家走去(奶奶和小叔同住一个院)。

街坊大娘婶子们看见我都说:赶紧过去吧,就等你一个人了。(确实是,因为等这个唯一的孙子,已经多停了两天得灵)
院子里摆着已经漆好的棺材,吹鼓手们正在喝茶休息,帮忙的乡亲们都在忙活着出殡的事宜…
实在哭不出来,就径直走进了停灵的小屋。
父亲和三叔还有两个堂叔伯正在打扑克(当地习俗,老人过了八十岁算是喜丧),三婶和小姑、大姑正在说着什么,大家已经哭的眼睛通红,床前的盆里已经烧的满满的纸灰……
奶奶已经换好了装裹衣服,脸上盖着黄表纸,脚被绳子捆着……

没人跟我搭话(估计是嫌我没哭)。
我走到床前,低头叫了一声:“奶奶”
“嗯……俺孙子回来了…@$&@&$€£₤#*%^”这是奶奶的声音…
屋里所有的人都像被电了一下,三婶子吓得嗷嗷的往外跑,边跑边喊:“诈尸了!诈尸了!……”
小姑从凳子上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只有大姑稳稳的端坐在那。
男人们围了过来,拿开黄表纸,奶奶嗓子里还咕噜咕噜的像是在说什么,听不出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问了奶奶一句:“你想吃点什么?”
奶奶咕噜了几下说:“喝~水”
倒了水,给奶奶喂了一口,奶奶又嗓子里咕噜了几下就断气了。

也许,就像老人们说的,奶奶真的在等我,等她唯一的孙子!
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满屋的人都没有害怕,只有小姑吓得站了起来?为什么只有三婶子吓得像丢了魂,拼命的逃跑?
因为,奶奶最对得起的就是她俩,力排众议的帮她们俩带大了两双子女。
更因为在众多子女之中,不管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最不孝顺的就是三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