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只道人心易写,那知病句难工——横读《巨婴国》

2017-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造梦师_sere

巨婴国被禁的时候,我特诧异,记忆中被禁的书多是关于历史、伦理的,关于心理的书为什么会被禁,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找来一读。

书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关于人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欲期,1岁前,嘴部是快感中心。

肛欲期,1——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

俄狄浦斯期,也称为性蕾期,3——5岁,孩子有了明确的性意识,快感中心也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

潜伏期,6——12岁,性能量像是突然间消失了一样,孩子们表现为更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

生殖期,13——18岁,即青春期,性能量大爆炸,一个人身体上做好了生育的准备。

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多数国人都是巨婴,也就是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

书的思路是这样的:

无论是发现全能自恋还是没有发现,都是人性成长的失控,而改变这种失控的方式不是去反抗,而是顺从。 这本书的结构是这样的:

中国人多数处在婴儿期(主题)

巨婴期特征(共生)

中国式好人

全能自恋的龙

孝就是顺

无回应即绝境

通过对书的逻辑和结构的分析我们对书的大概内容会有些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本书不是以绝对的逻辑严密的推理发展的,而是把观点作为书的结构。一条目录是逻辑中一个结果,也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倒果为因”。

和传说中北大和中科院的高材生洒姐姐聊天,我说:

我当初也想过当心理咨询师来着,后来放弃了,我不太确定在接触很多心理方面有问题的病人后还能保持自我。

洒姐说:

对啊,现在有很多的心理咨询师都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疯掉了,我学心理学也不是为给别人咨询,只是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我单独咨询的出场费还是挺高的,1000+/小时。

我哈哈哈哈哈。

武志红,心理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从1992年入读心理学以来,有20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

在看到作者超级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之后,我曾经一度很是怀疑他的精神状态。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看到他不断地引用病人的案例,引用社会上发生的相关实例去证明他的观点,而无论是案例或是实例在一个正常的人看来都是骇人听闻的,富二代飙车、毕节死去的孩子等等,我甚至开始怀疑他自己的思想会不会出现问题?

然后我看到他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虽然说提到在心理学概念中仍旧比较模糊的关于灵修的观念,我还是长吁一口气。

学问永无止境,所以必须要给自己界限,哪怕是灵魂,总不至于迷失。

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未免偏激,但是。

凡是偏激的东西,总也能触及到某些未知的东西。这也正如柏杨先生对于中国人人性中丑的发掘。

还记得看柏杨《中国人史纲》时是2011年,看完之后完全沉浸一片灰色、阴暗之中,我似乎触及到历史的、人性的兵荒马乱,却没有办法逃出来。

然后我不断地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没关系。于是我突然间的顿悟了。

柏杨先生说要站在人的立场,站在民族的立场写史。我突然有点怀疑,书名《中国人史纲》,大概是要写中国人的历史,然而中国人的历史真的写的出来吗?历史湮没的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再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突然就发现里面很多大部分都是名人,这些名人都有特点,要么能文,要么能武,要么为官,要么为一方霸主皇帝。我突然明白了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黑暗,丑恶。他写的更贴近,“中国权利史”。

而我是那个被淹没的大多数。

显然,武志红的《巨婴国》有着相同的思路,他的经验不断的在他的内心和脑海中生出观点,然后他又不断地用他的经验来证明这些观点。 他逃离不了他近二十年的经验。

而他写的巨婴国就是围绕这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周围的一个小世界。至于这个小世界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代表整个世界,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他也不能。

我不承认我是个巨婴,虽然我也会有他书中阐明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不能够接受这个以国家的名义扣下来的帽子。

当然国家也不能接受。

读完书的我一度茫然。我是该去批判他偏颇的视角?去批判它自以为是的态度?也或者去感谢它,感谢它揭露人性中不为人知的隐秘?

或者最好的方式是去还原它,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在它已经消失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文字杂陈。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某个信息的完整、真实,更不能要求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写作方式和内容。

所以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标准。在明确的意识到自身境遇的荒谬和精神的局限之后,以更大的心力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真实、理智的声音。 这是我们选择一本书的原因,是我们拒绝一本书的原因。也是我们在这个众生万象的时代里找到真实自己的唯一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