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残歌月语

走过他乡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20人  纸蛾子

我们所经历过的,在我们穿梭过的城市,行走过的街头,努力改变的家乡,都留着抹不掉的痕迹。

1994年,胡玉去了深圳。

走过他乡

那时深圳开发已经有好几年了,有很多香港,台湾,还有国外的老板在深圳投资建厂。工厂虽然很多,但好的工厂招人条件都很苛刻。首先,年龄18-23岁,还要办健康证,暂住证,甚至未婚证,节育证。

胡玉26岁了,她用了一个假身份证,托关系进了一家制衣厂。厂里的硬性条件很好,她在厂里一呆就是十年。

十年里,她在宿舍的六楼,看到曾经可以远眺的大海,被渐渐升起的高楼一点点淹没。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很多的厂搬迁,路面一天天变宽,许多旧的楼房爆破又重新建起。

如果不是因为长期待在老地方,胡玉会和一些离开了深圳重又来到这里的人一样,怕是连方向都摸不清楚。

06年,胡玉工厂的老板将厂子搬到了越南。据说 越南这个时候工人一年的工资,和胡玉初到深圳的工资差不多,而这一年深圳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对比1994年已经翻了几倍了。

因为年龄的关系,胡玉不愿再到深圳找厂,她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在一家私人超市做理货员。

走过他乡

2010年前后这几年,应该是中国农村变化最大的几年。许多乡村的人把房子做到镇上,到市区买房。而每个乡村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到处修桥补路,再也不向从前的泥泞路,自行车都推不进去。

但是,虽然农村条件变好了,但呆在家里的却几乎全是老人小孩,在家的年轻人也多是在家照顾小孩子的。只有逢年过节乡镇上才算热闹。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兴起,农村跟着形势走,变化更大。

60岁的老人买东西都是手机刷卡,微信转账。街上,生意最好的不再是连锁超市,快递公司的运营店门前人来人往。

走过他乡

走过他乡,回到我们的家乡......

回首变化最大的这二十几年,农村人从出门打工,到建设家乡,他们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烙在他们脸上的泪水与汗水,还有初心和骄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