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的品牌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汽车后市场有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定义:
定义之一是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汽车有关的费用,具体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油品等服务;
定义之二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全过程的各项服务。
定义之三是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服务、汽车租赁、保险、广告、装潢、维护、维修与保养;日常运行的油品;驾校、停车场、车友俱乐部、救援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等;
汽车后市场服务前景
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车市产销量双双突破2800万辆,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中国2017年汽车销量达2940万辆,车市将转为平稳增长。
据权威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业后市场的利润占行业的70%,是整车销售的2.3倍,汽车后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26.9%,2018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未来汽车后市场将成汽车业主要增长点。
现状及特点
目前汽车后市场服务这块整体上前景仍然很可观,但不够精致,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
1.店小量多
我国汽车后市场目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店小量多,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租赁、配件和用品供应、汽车改装、美容养护、检测维修、金融信贷、保险、俱乐部等各自为政,分散经营。
2.管理落后
一方面中国汽车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汽修管理的不规范,是我国汽车后市场向前推进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店面规模的限制,店面的销售及宣传力度欠佳,各门店依然处于“等客上门”的低效率的销售服务初级阶段。
3.市场混乱
4S店的横行,各中小服务店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到位,客户消费不透明,入行门槛低,竞争激烈,缺乏成本优势等等因素,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稳定影响。
4.服务不足
在汽车销售的大好形势下,汽车后市场却未得到理想的发展。受门店自身规模的限制,出现了店面环境差,人员专业程度参差不齐,人员开销大,用工极难,产品质量没保障,缺乏品牌效力,客户流失率高。
发展趋势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成熟,中国巨大人口和移动社交红利将成为汽车后市场的最强大推力,随着中国出行消费升级,只有创新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轻松、舒适的汽车车后服务才能在未来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中脱颖而出。
行业整合进入下半场
汽车后市场行业整合已经进入下半场。伴随着众多整体竞争实力差的企业的洗牌出局,汽车后市场经营模式的不断完善,竞争力小、品牌效应差的企业不断被吞并。
微利时代的来临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营销市场的不断规范,汽车后市场行业暴利时期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过去,纯利润高达30%-40%,甚至更多,现在的企业普遍利润也只有15-20%,而有些局部市场的个别产品,利润竟然只有5%-10%。
品牌战代替价格战
价格战在汽车后市场营销领域一直是中低档产品销售中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手段,依靠自身的生产力、依靠先进的设备及管理、依靠较为顺畅的营销渠道等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优惠的价格。然而伴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从最基本的产品价位考量提升到品牌效应、服务内容和质量的需要。就未来的汽车后市场而言仅仅以价格优势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已经成为过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内容、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及时的服务业务才是未来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生存之道。
品牌打造与生产经营相分离
为了更加有效地占领市场,现有的制造及营销业将会向两极发展。一部分将成为打造品牌的专业企业,他们经营的是品牌而不再是产品本身,有的甚至没有工厂。另一部分将成为专业的生产企业,而他们又可以不必去考虑市场,不用自己去经销,完全由品牌经营商下单生产。这种品牌打造与生产经营分离,有利于集中精力和资金量进行生产及品牌打造,向专业分工的细微化方向发展;使生产向订单型发展,有利于实现计划生产;使营销能集中精力打造强势品牌,有可能将品牌向国外发展。
服务内容的相互补充
即使品牌战成功的企业,当订单增加的时候,有时会感到生产能力不足,这些企业除了扩大生产规模之外,也会委托其它企业生产。但有时因其技术能力、设备问题等各种原因,品质经常无法保证,也不能及时的填补溢出的消费群体,从而导致自身的客户资源流失,于是,资源共享,服务内容相互填充的模式应运而生。
加大对汽车后市场产业扶持
国家一直对活跃的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旺盛的汽车消费也为汽车后市场提供无限商机。到目前为止,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但由于比较传统的汽车消费观念,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后劲略显不足。为了更好的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打造汽车后市场产业新的集群优势,相关部门也有意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拉长汽车产业链,对国内各类汽车后市场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