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被更多的人看见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49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看世界
46 养育孩子该以什么为目标呢?
        养育出“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的人。
        孩子其实天生就有着自我成长的力量。虽然这么说,但家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家长必须把“勇于担当”作为养育孩子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一种自立吧。
        在美国,当父母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必须切实地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非常严格。举例来说,父母让孩子们投标粉刷墙壁的任务。哥哥要价50美元,弟弟要价10美元,那么任务自然就交给要价最低的弟弟了。但弟弟还小,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为了赢过哥哥,才把要价写得很低。可赢得任务之后,就必须独自一人完成,就算是边哭边做,也必须干完。而且他还会被哥哥说:“看看吧,活该,这是你自己的责任啊!”美国的父母非常清楚自己身上背负着的义务:必须把生活中独立承担责任的残酷教给孩子。因此,才会如此严格。
        但是,在教会孩子承担责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自立和依赖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东西。没有依赖的自立应当叫作孤立,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断裂了。正是那些能够适当依赖他人的人才能学会自立,甚至说适当的依赖是自立的支持和保证也不为过。“自立”其实是在亲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崭新的关系,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明白这一点。
        通常社会上会认为“失败=否定”,但家庭应该是个即便出现了失败,也不会贬低孩子的地方。家人会说:“下次再加油吧!”“你没问题的!”不会立刻就把“失败”等同于“否定”。
        不因孩子的失败就降低对孩子的评价,这才是家庭。不过,父母和孩子都有必要认清失败的事实,说什么“这才不是失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孩子“存在”于此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能够不断肯定孩子的“存在”,那么将来孩子长大了,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陷入自我厌恶之中。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在将来面对失败、感到自己的局限性时,是陷入自我厌恶之中,还是能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这都取决于父母是否能肯定孩子的“存在”。所以,即便孩子有很多缺点,如果父母能够肯定孩子作为独立人格的尊严,那么将来孩子遇到挫折也能够重拾信心、确立自我。 只要家长心中明白这一点,那么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即使说了一句“哎哟,失败了啊”也没关系的。因为这话里没有掺入其他层面的评价,只是针对错误、对待失败本身说的,并不是对人格的否定。
        有些笨拙的父母想着“不能伤害孩子”,所以嘴上不指出孩子的失败,但因为心里就是那么想的,反而会在不知不觉间把评价传递给孩子。
        家庭的作用本来应该是体现在这种无法计算的、肉眼看不见的地方的,但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父母就很难安心,总会忍不住倾向于关注那些能看得见的部分,这可能已经不仅是养育孩子的问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庭变得和学校甚至公司一样了,只用冷冰冰的数字来评价孩子。如今人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这些做法了。
        所以说,“爱”真是很难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多样性。虽然你自以为是爱着对方的,但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爱呢?谁也说不清楚。小婴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的时候,立刻飞奔过去是爱呢,还是稍微等会再去才是爱呢?想也想不明白。
        爱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肯定对方的人格。但要在肯定对方的自主性和人格的同时爱对方,实在是非常难的事情。
        其实,有很多人都忘记了对方是个有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以为像爱一个洋娃娃一样地爱对方就是爱了。
        孩子的幸福,是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和构筑的。有些父母并不以孩子的幸福为中心,认为只有把孩子放在他们以为的“幸福的状态”里才能安心,但这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爱他(她),即使他(她)是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只要想想,就会明白爱的不易之处了。

        我的回答和思考:对事不对人,说的容易做的难。道理都懂,就是管不住自己,这是好些人的常态,但只要用心去做,也是可以纠正过来的。难的是,有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等到孩子被压垮时仍不忘加上一句打击的话。现在的家庭教育问题,重点不是方法,而是修心,爸妈心平气静才能正确学习应用方法轻松养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