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无法执行的计划
我们机构曾建过一个读书社群,为了确保效果,开始时专门设定了一个条件:每三周至少提问或分享一次。但实际情况是,总有一些朋友无法做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能够坚持做的人越来越少。
我认真思考之后,意识到建立者初衷和结果间的差距可能缘于以下原因:
第一,低估了业余学习的难度,成年人每天很忙,能坚持听音频已经很不容易;第二,高估了群体的约束性,松散性学习组织更多靠的还是个人自律;第三,由于制定政策者本人对深度学习过于依赖,没有认识到只是轻松的听与偶尔的思考也会有进步。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有些朋友会在听书的时候因为之前的群体承诺,或者关于分享的提醒感到压力:还有些人甚至因为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习,不再关注读书群的信息。那么,美好的计划与现实的冲突最终不仅没有促进成长,反而成为拖累。
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家庭约定中也很常见,总是说要做某件事,但回回都做不到,比如,多次跟孩子说好自己不再对他吼,但有时确实无法控制,等等。从这个读书社群运行的例子看,再遇到无法执行的计划时,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做下面几件事:
一,重新讨论之前计划的可行性。所有想法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否则永远不过是纸上谈兵和自我挫败的利器。因为制定计划一般都是在事情开始,凭过往经验而来的,我们只是期待却并不能保证它完全适合实际情况。
二,允许修改。总是做不到的事可能是违背常理,或者目前条件不许可的,换句话说,就只是个理想状态。那么,容许一些差错,基于现实的调整,不仅对以后有利,而且便于保持自我肯定的心态。这可以在计划执行最初阶段完成。
三,牢记计划不是目的,只是通往某个目的的道路。“计划是用来接近而不是抵达的。”对待任何规划持这样的态度,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宽阔的视角去理解和实践生活,不至于迷失在具体措施里,作茧自缚。
有方向的努力会让人更接近想要去的地方,有投入就会有产出,投入程度越深收益越大。这都是对的,但更要牢记每一点付出都会有一点收获。别为了走得太远把自己搞得止步不前哦!
用各种方式,以不同的节奏,我们总是一起在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