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悟》学而 第三、四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先生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巧:好。
○令:善。
○鲜:少。
[愚悟]
朱子(朱熹)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很好的解说了这句话,即违心去迎合、讨好别人而为自己谋私利,结果只会使自己本心之德流失。可悲啊!现今这样的人少吗?当然了,如果我们现在知道了它的害处,摒弃它,不是也朝“仁”近了一步了吗?
“鲜矣仁”,夫子用辞不迫切,如用“仁鲜矣”,则略有迫切之意,此夫子圣人气象,宽容之度可知一、二。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了呢?与朋友相交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了吗?
○曾子:孔子晚年弟子,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曾皙之子,南武城人(今山东平邑县附近)。思孟学派创始人,后世儒家一般以为:曾子是除颜回以外,真正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并且将其传之于后。
○三省:“三”有三种解说:一说为三次;一说“三”在古时表示多次的意思;一说指后面三件事,杨伯峻以为如果是这样认为,句式当为“吾日省者三”,如“君子道者三”同。所以一般认为是前两种解说为准,此处用多次。省,反省。
○忠:尽己为人,中人之心。
○信:言之有实叫做信(说话算数)。
○传:师传于己。也有人认为是己传于人,但一般认同前者的学者较多。
○习:熟之于己叫做习,原意为鸟初飞时,多次练习飞行。
[愚悟]
朱子以为曾子用这三件事,每天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说是心诚之至了,抓住了做学问的根本,而三者的顺序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
曾子较晚从学于孔子,却能得到孔子真传,这绝对不是偶然。孔门弟子三千,同样从学于孔子,也是各有所长,但终究有所偏失,可见学习这件事,虽然只是文质(文:外在表现;质:道德品质)而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但质本于文(质为本)。曾子虽被称“参也愚”,但他能专于本(忠信)而学,又诚之至,所以终得真传,传世于后。
我们今天在学习的时候,是否也应当注意一下,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是会写一篇好文章?写一手漂亮字?还是考试得个第一名?“忠信”的本质若是丢掉了,一切学习还有意义吗?虚有其表而已,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学习,应该回归它本来该有的作用。
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
图片源自网络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