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志

李白的四张面孔——读《通天之路:李白传》

2021-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荒原苍狼

《通天之路》是美国华人小说家哈金为诗仙李白所作的传记,如腰封上的推荐语所说,“带给我们一个可感可亲的李白”。

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艺术史中,李白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语码,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但这些,如果在李白自己的眼中,不能说一文不值,至少不是很值得追求的目标,只是随着他的生命自然而然发生的。李白自己梦寐以求的,是要成为一名政治家,在正史中留下精彩一笔。这是他一生追求而不得的梦想。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撕裂,造成了李白一生的坎坷,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成就“诗仙”的因素之一。

他的际遇,映射出了他的几重截然不同的面孔。

李白是一个失败的文人。某种程度上说,按照当时的标准,他甚至不能算是文人。由于家庭的商人身份,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依靠这条最正规的线路从政进入官场,只能寻求由高官举荐的途径。他做过最高的职务,是个虚职供奉翰林,就是用文字诗歌给唐玄宗歌功颂德、吹捧解闷的文学侍从,离他政治家的梦想相去甚远。他投靠永王李璘时,连个官职都没有,反而被连累流放,走到了人生末路。

李白是一个不成功的修道者。李白一生修道,还成功通过授予道箓的仪式,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士,照说他应该对道家思想很精熟,也曾炼丹求长生成仙之法,但他却始终未能实践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虽然道教的修行老子的思想并非绝对一致,但出世隐逸的做法是一致的。李白却终身放不下一个“功”字和 一个“名”字,盼望用“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洒脱姿态来证明自己入世的真正目标是出世。用入世的形式来追求出世的目标,李白在修炼的道路上有成果,无成就。

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无论后人说“李杜”还是“李杜白”,李白在前,这就是后人心目中的排位。李白在唐诗上的成就,大概无论怎么吹捧也不过分,“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没有了李白的唐诗是不可想象的。在诗人明星一抓一大把,精彩篇章层出不穷的大唐盛世,李白的地位非但没有被掩盖,反而是群星环绕的“皎皎空中孤月轮”,无人能够争锋。

李白是一个一败涂地的纵横家。李白一生都在做一个纵横家的梦,也可能包含了几成侠客的梦。这与他青年时跟赵蕤的交往和学习有很深的关系,赵蕤所著《长短经》对李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国群雄逐鹿、策士纵横捭阖让李白对政治有一种简单、浪漫甚至天真的看法,总把自己想象成挽狂澜于既倒的超人、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策士、一剑封喉的侠客,然后功成身退,隐逸江湖。然而,时代不同了,中央集权的帝国需要稳妥的官僚,而不是游侠、时代没有给予李白“煊赫大梁城”的机会,他也没有“事了拂衣去”的潇洒,这是李白心中永远的痛,他年近花甲投靠永王李璘的愚蠢更让这梦想碎了一地,拿勺子舀都舀不起来。

李白就在这样不同的身份中撕裂着,这撕裂的痛给他常人无法捕捉到的灵感,让他写出一首首名篇。

李白没有实现他的梦想,大唐少了一名优秀(或许吧)的官员,似乎没人惋惜,也没人在意。世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位天才的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家不幸读者幸。我们为李白没有实现梦想惋惜,更为李白没有实现梦想而庆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